[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太阳能二次反射面及其支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8604.1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8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涛;许世森;徐越;徐海卫;刘明义;刘冠杰;李启明;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12 | 分类号: | F24J2/12;F24J2/5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9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太阳能 二次 反射 及其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太阳能二次反射面及其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能源资源储量不容乐观,人均资源并不丰富。许多地方,缺乏常规能源资源,但太阳能资源丰富。为提高太阳能热发电效率,需要提高太阳能热发电各组件、部件的性能及热转化效率。线聚焦二次反射装置是可极大地提高太阳能聚光比和光-热转换效率。对于太阳能热发电用的二次反射面中的复合抛物面形状和固定结构,国、内外研究较少,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发展。
目前为提高线聚焦太阳能热发电温度,一般采用玻璃-金属真空集热管,如此,例如像菲涅尔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必须采用二次反射装置,将一次反射装置的反射光进行二次聚焦,才能最大化的利用太阳辐射能量。只有集热管的金属内管位于二次反射镜面的焦点处,才能最大化的吸收太阳辐射能量,但玻璃-金属真空集热管一般的外玻璃管比金属内管半径要大的多,外玻璃管将会接触到标准的二次反射装置上,不便制造和安装。一般采取缩小玻璃-金属真空集热管半径的办法,来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太阳能二次反射面及其支撑装置,本发明二次反射面形状能够避免集热管玻璃外管和二次反射面发生碰撞和接触,避免反射面损失,保证了二次反射面的聚光反射功能,从而提高光-热转换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太阳能二次反射面,所述二次反射面2-1为复合抛物面结构,所述复合抛物面结构为顶部的渐开线和侧面的抛物面相组合,所述渐开线的展角比标准渐开线的展角大10~20。
所述二次反射面2-1采用镜面不锈钢或镜面铝或镀膜注塑类易弯曲成型材料。
一种新型太阳能二次反射面的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在二次反射面2-1上部的和其形状相适配的支撑复合抛物面板1-2,固定在支撑复合抛物面板1-2外部两边侧面的支撑侧面板1-3,固定在支撑侧面板1-3外部的二次反射外部包围板2-2,支撑复合抛物面板1-2、支撑侧面板1-3与二次反射外部包围板2-2对二次反射面2-1形成全包围结构,支撑上部板1-1固定在支撑侧面板1-3和二次反射外部包围板2-2的顶部。
所述支撑复合抛物面板1-2和二次反射外部包围板2-2采用螺钉3固定在支撑侧面板1-3的内部和外部。
本发明二次反射面2-1为顶部的渐开线和侧面的抛物面相组合的复合抛物面结构,且渐开线的展角比标准渐开线的展角大10~20,使聚光焦点抬高,这样的设计增加了二次反射面2-1顶部渐开线部分和集热管玻璃外管间的空隙尺寸,不会使集热管玻璃外管和二次反射面2-1发生碰撞和接触,避免反射面损失。保证了二次反射面的聚光反射功能,从而提高光-热转换效率。同时该装置制造、安装简单,并可准确成型,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新型太阳能二次反射面及其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一种新型太阳能二次反射面,所述二次反射面2-1为复合抛物面结构,所述复合抛物面结构为顶部的渐开线和侧面的抛物面相组合,所述渐开线的展角比标准渐开线的展角大10~20。
所述二次反射面2-1采用镜面不锈钢或镜面铝或镀膜注塑类易弯曲成型材料。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一种新型太阳能二次反射面的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在二次反射面2-1上部的和其形状相适配的支撑复合抛物面板1-2,固定在支撑复合抛物面板1-2外部两边侧面的支撑侧面板1-3,固定在支撑侧面板1-3外部的二次反射外部包围板2-2,支撑复合抛物面板1-2、支撑侧面板1-3与二次反射外部包围板2-2对二次反射面2-1形成全包围结构,支撑上部板1-1固定在支撑侧面板1-3和二次反射外部包围板2-2的顶部。
所述支撑复合抛物面板1-2和二次反射外部包围板2-2采用焊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被螺钉3固定在支撑侧面板1-3的内部和外部,本实施例采用螺钉3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86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压引流器网套
- 下一篇:磁吸式防漏定量新型节水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