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8635.7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9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蒋超杰;孙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7/14 | 分类号: | C08K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 复合材料 制备 汽车零部件 聚丙烯 高分子材料技术 应用 连续玻璃纤维 辅助抗氧剂 汽车仪表板 残余应力 翘曲变形 主抗氧剂 注塑成型 不良率 车门板 内护板 偶联剂 润滑剂 相容剂 重量份 制件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丙烯55~75份,连续玻璃纤维20~40份,偶联剂0.1~0.5份,主抗氧剂0.01~0.1份,辅助抗氧剂0.01~0.1份,润滑剂0.5~1份,相容剂3.5~4.2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上述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用作汽车零部件的用途。本发明提供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广泛应用在汽车仪表板、车门板、内护板等汽车零部件,具有成本低、注塑成型周期短、制件残余应力低、翘曲变形小、产品不良率低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专用于汽车门板低压注塑成型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普遍采用高压注塑成型来生产汽车门板,低压注塑工艺起源于欧洲的汽车工业,到目前为止在欧美、日韩等的汽车工业领域和电子电气领域已经成功应用了十几年,在我国目前尚处在初步阶段。这种成型加工技术包括:在控制注射速度和压力的同时,向模腔注入完全塑化的均一的熔融料,以便在整个充模过程中,保证获得完整平滑的熔流锋面或熔流前缘。上述途径无须成型件外部保压,可节省原料多达5%,并降低了制件的模塑残余应力。
与常规的高压高速成型法相比,低压注塑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注射过程,在整个充模过程,精确量的熔体被平稳的注入到模具腔体中,在到达模腔边缘前保持连续的熔流锋面,这种加工方法与常规方法适用的常识相反,无须告诉高压充模,熔体在充模时即逐步冷却、变硬。高压力保压会将应力带入最终制品中,导致制件翘曲变形较大,而且高速和高压,要求较大锁模力的设备和成本更高的模具。
汽车用车门护板最初采用钣金件,为降低车身重量和材料成本,目前通常采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作为一种新型通用工程塑料,它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刚冲击强度、低密度、低翘曲蠕变性、抗动态疲劳性能优异的性能,因其性价比高,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结构零部件,目前不仅应用在汽车外部结构部件,如发动机罩盖、前端支架等,而且因为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高的性价比,也开始广泛应用在汽车内饰部件,如内护板、仪表板、安全气囊壳体等部件,取代金属、短玻纤增强尼龙等材料。
但是,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由于纤维长度较长,材料的流动性较低,国内生产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刚性可以满足门护板的要求,但是在低压注塑时存在缺料,注塑不良率高的问题,而国外长玻纤增强聚丙烯虽然可以同时满足刚性和低压注塑的要求,但是材料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用于汽车门板低压注塑成型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材料的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该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聚丙烯 55~75份,
连续玻璃纤维 20~40份,
偶联剂 0.1~0.5份,
主抗氧剂 0.01~0.1份,
辅助抗氧剂 0.01~0.1份,
润滑剂 0.5~1份,
相容剂 3.5~4.2份。
所述的聚丙烯为高融指嵌段共聚聚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86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力式压角机构
- 下一篇:压差式支管喉口面积可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