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土工模袋布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8650.1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6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洪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胜源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4 | 分类号: | E02B3/04;B32B37/12;B32B37/06;B32B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92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土工 模袋布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土工模袋布的生产方法,属于纺织材料和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机织物与非织造布复合形成的土工模袋布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于工程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七十年代末引进我国并开始研制使用。土工模袋是利用合成纤维长丝制成的连续或者单独的双层袋状产品。模袋混凝土是通过高压泵把混凝土或者水泥砂浆灌入模袋中,混凝土的厚度由模袋的形状来控制,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板状结构或者其他结构,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土工模袋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可以应用于江、河、湖、海的堤坝护坡、护岸、港湾、码头等防护工程。
在护坡施工过程中,土工模袋沿堤岸铺设,随后通过混凝土泵车罐装一定量的混凝土。通过模袋布的滤水和固定作用,混凝土在模袋能固结。在采用机织模袋的情形下,不论是机织双层模袋布还是单层模袋布经缝制形成的模袋,罐装混凝土之后模袋的上、下两层织物均需要承受较大的拉伸应力和拉伸变形。尤其是下层织物需要适应坡岸的形状,应当具备较好的形变能力。再者在日光照射等恶劣的工程环境下,模袋易于老化失效。
现有的模袋往往由聚乙烯、聚氯乙烯、丙纶、尼龙、聚酯等高旦数的长丝经机织为单层织物后缝制而成,或者由特殊的机织工艺直接形成双层的模袋布。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96532C介绍了编织布缝合形成的简易模袋。现有模袋的一个问题是拉伸变形能力不足,难以适用于复杂的坡岸形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土工模袋的生产方法,包括经纬丝及起圈绳的原料选择步骤、双层起圈模袋布的织造步骤、基布的生产步骤、复合步骤;在原料选择步骤中,选择聚乙烯扁平丝作为经丝,聚乙烯单丝、聚乙烯包覆丝、锦纶复丝作为纬丝,锦纶复丝或者涤纶双股加捻丝作为起圈绳;在织造步骤中,采用无梭织机生产双层起圈模袋布;在基布生产步骤中,选择聚酯原料采用纺粘法工艺生产、并经针刺工艺生产非织造布,其厚度为0.8-2.0mm,平均克重为280克/m2;在复合步骤中采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热塑性弹性体和石油沥青混合物涂布到非织造布表面,将前述的双层起圈模袋布和经涂布的非织造布进行热轧复合制得复合土工模袋布,热轧辊对的表面温度为105-110℃,压力为1.5-3MPa,热轧速度为150-350m/min。
所述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热塑性弹性体和石油沥青的混合重量比为25%:75%。
附图说明
图1:堤岸中采用土工模袋施工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复合工艺过程示意图;
图3:生产本发明的复合土工模袋布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堤岸中采用土工模袋的施工示意图,其中1为模袋,2为固定桩,3为回填块石,4为底部回填块石,5为砼封顶。模袋固定完毕后,采用混凝土崩车对模袋内罐装混凝土,从而完成堤岸护坡工程。
本发明的复合土工模袋采用双层机织土工模袋布和纺粘法聚酯针刺非织造布复合,复合工艺中采用热熔粘胶作为粘结剂。纺粘法生产非织造布工艺较为成熟,生产出的非织造布强度高、稳定性好、延伸率高,通过针刺工艺进一步固结,产品变形能力更佳,适用于复合土工织物的生产。由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弹性体,加之其结构和表面能与聚乙烯相近,对非极性、高结晶、低表面能的聚乙烯材料具有较好的粘结效果。本发明采用SBS和石油沥青混合的热熔粘胶作为粘结剂。复合工艺采用热轧复合,首先将热熔粘胶均匀涂布到聚酯非织造布的表层,在将土工模袋布叠置到非织造布上,经热轧粘结定型形成本发明的复合土工模袋。
如图2所示,第一卷布辊21上卷装双层土工模袋布,第二卷布辊22上卷装纺粘聚酯针刺非织造布,涂布装置24为非织造布涂布粘结剂,热轧辊对23为双层土工模袋布和聚酯非织造布进行热轧复合,复合成形后的复合土工模袋卷绕在第三卷布辊25上。热轧辊对的表面温度为105-110℃,压力为1.5-3MPa,热轧速度为150-350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胜源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胜源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86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烯丙基-5,5-二甲基海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冲砂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