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稳定杆内壁喷丸强化工艺及其喷丸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9022.5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5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姜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1/10 | 分类号: | B24C1/10;B24C3/02;B24C5/00;B24C5/02;B24C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47 | 代理人: | 左一平 |
地址: | 2019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 内壁 强化 工艺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定杆内壁喷丸强化工艺及其喷丸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稳定杆是汽车悬架中的一种辅助弹性元件。它的作用是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和改善平顺性。现有的横向稳定杆一般是用弹簧钢制成的内部空心或实心的扭杆弹簧,横置在汽车的前端和后端。杆身的中部,用套筒与车架铰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悬架上。当车身只作垂直运动时,两侧悬架变形相同,横向稳定杆不起作用。当车身侧倾时,两侧悬架跳动不一致,横向稳定杆发生扭转,杆身的弹力成为继续侧倾的阻力,起到横向稳定的作用。所以稳定杆是汽车中一个重要的部件之一。
为了提高空心稳定杆强度,一般在制造稳定杆时都有一个喷丸的步骤。由于设备和工艺的缺乏,现有的对稳定杆喷丸都只是采取对其外表面喷丸,进行稳定杆外壁的强化处理。但是,由于稳定杆内壁未得到强化处理,因此对高应力稳定杆产品来说还是存在着质量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可提高稳定杆内壁的有益残余压应力和表面光洁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稳定杆内壁抗疲劳强度的喷丸强化工艺及其喷丸设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稳定杆内壁喷丸强化工艺,其特点是,包括:稳定杆上料定位的步骤;设定稳定杆内壁的喷丸区域的步骤;将喷丸部件的喷头插入到稳定杆内壁的喷丸区域的起始位置的步骤;通过气压向稳定杆内壁的喷丸区域进行喷丸的步骤;边喷丸边移动的步骤;喷头移动到喷丸区域的终点位置,停止向稳定杆内部喷丸的步骤;喷头回收、归位的步骤。
上述稳定杆内壁喷丸强化工艺,其中,所述的喷丸部件包括一软管和由该软管牵带的喷头;所述软管与丸粒喷射装置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喷头上设有至少一个容丸粒从中射出的通孔。
上述稳定杆内壁喷丸强化工艺,其中,所述的喷丸的步骤中还包括驱动所述软管旋转的过程。
一种稳定杆内壁喷丸设备,其特点的,包括:
至少一组设置在操作台的上料支架、一丸粒喷射装置、至少一喷丸部件;其中:
所述的丸粒喷射装置包括一储粒箱、一加压仓;所述的储粒箱通过管道与所述的加压仓连接;所述的加压仓底部设有压力和丸粒混合输出部;
每个所述的喷丸部件包括一软管、一喷头;所述的软管一端与所述的丸粒喷射装置的压力和丸粒混合输出部转动式连接,所述的喷头设有与软管另一端连通的空腔,该喷头上设有至少一个容丸粒从中射出的通孔。
上述一种稳定杆内壁喷丸设备,其中,还包括一软管旋转驱动部件,所述的软管旋转驱动部件包括一用于驱动软管正反旋转的电机,该软管旋转驱动部件与所述软管一端固定连接。
上述一种稳定杆内壁喷丸设备,其中,还包括一软管回归装置,所述软管回归装置包括设置在操作台顶部的一对导槽或导轨、设置在所述丸粒喷射装置底部的与所述操作台顶部的导槽或导轨相对应并相适配的一对导轨或导槽;所述的丸粒喷射装置前后移动时,所述软管随所述丸粒喷射装置前后移动。
上述一种稳定杆内壁喷丸设备,其中,所述的软管回归装置还包括一用于驱动所述丸粒喷射装置移动的电机驱动部件。
上述一种稳定杆内壁喷丸设备,其中,还包括一喷丸动作控制机构,所述的喷丸动作控制机构由一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构成。
由于本发明采取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产生的技术效果是明显的:
1、通过在稳定杆内壁喷丸,使稳定杆内壁表面残余应力及表面质量改变,从而提高稳定杆疲劳寿命;
2、对稳定杆内壁服役高应力区施加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尤其通过旋转喷丸,使内壁达到≥300Mpa的内表面层压应力,同时,由于内壁表面喷丸,使内壁表面粗糙度达到Rt≤72.57 。对于高应力稳定杆以及内壁表面强度薄弱者(如无缝管、内壁锈蚀的焊接管)可以明显提高其疲劳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稳定杆内壁喷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稳定杆内壁喷丸设备的喷丸部件在喷丸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本发明稳定杆内壁喷丸强化工艺,包括:
稳定杆上料定位的步骤S1:将稳定杆定位在支架上;一般是垂直固定;
设定稳定杆内壁的喷丸区域的步骤S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90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