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汽车肇事逃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9424.5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7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冷永春;胡胜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凯(广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6 | 分类号: | B60R21/0136;B60R25/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肇事 逃逸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汽车肇事逃逸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现有技术可提供肇事车辆位置、车牌号信息,但是不能直接提供肇事司机的体貌特征信息。给了真实的肇事司机通过找人顶罪等手段来逃避法律责任的可乘之机。不能及时记录与肇事车辆位置、车牌号信息相对应的司机体貌特征信息是造成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汽车肇事逃逸系统,旨在解决现有防汽车肇事逃逸系统存在不能直接提供肇事司机的体貌特征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汽车肇事逃逸系统,包括: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发出启动拍照信号和启动发送信号的碰撞感应装置;
与所述碰撞感应装置连接,收到所述启动拍照信号后采集司机照片信息的图像采集装置;
分别与所述碰撞感应装置以及图像采集装置连接,在收到所述启动发送信号后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司机照片信息然后向外发出的信息发射装置;以及
与所述信息发射装置通讯,接收并记录司机照片信息的信息接收装置;
输入端与所述碰撞感应装置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信息发射装置连接,将所述启动发送信号延迟一段时间再发送以保证所述信息发射装置在收到所述启动发送信号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已经采集好了司机照片信息的延时装置。
上述结构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信息发射装置连接,记录汽车当前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在汽车碰撞发生时发送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给所述信息发射装置的汽车定位装置。
上述结构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信息发射装置连接,保存汽车的车牌号信息并在汽车碰撞发生时发送所述车牌号信息给所述信息发射装置的车牌号存储装置。
上述结构中,所述碰撞感应装置采用当汽车产生碰撞时会发生电容变化的感应电容器,所述感应电容器分别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及延时装置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用设置于司机前方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分别与所述碰撞感应装置以及信息发射装置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汽车定位装置采用GPS定位器,所述GPS定位器与所述信息发射装置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车牌号存储单元采用加密方式保存汽车的车牌号信息的加密IC卡,所述加密IC卡与所述信息发射装置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信息发射装置采用手机彩信发射器,所述手机彩信发射器分别与所述延时装置、图像采集装置、汽车定位装置、车牌号存储装置连接,并与信息接收装置通讯。
上述结构中,所述信息接收装置采用手机彩信接收器,所述手机彩信接收器与所述信息发射装置通讯。
上述结构中,所述延时装置采用信号缓冲电路。
在本发明中,当发生交通事故时,自动记录与肇事车辆车牌号、肇事地点信息相对应的司机体貌特征信息,使执法部门可以直接锁定实际肇事司机,不给真实的肇事司机通过找人顶罪等手段来逃避法律责任的可乘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汽车肇事逃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汽车肇事逃逸系统的具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原理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所述收到启动拍照信号后采集司机照片信息的图像采集装置能够记录司机体貌特征信息,使执法部门可以直接锁定实际肇事司机。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汽车肇事逃逸系统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汽车肇事逃逸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发出启动拍照信号和启动发送信号的碰撞感应装置100;
与所述碰撞感应装置100连接,收到所述启动拍照信号后采集司机照片信息的图像采集装置200;
分别与所述碰撞感应装置100以及图像采集装置200连接,在收到所述启动发送信号后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200获取司机照片信息然后向外发出的信息发射装置500;
与所述信息发射装置500通讯,接收并记录司机照片信息的信息接收装置600;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凯(广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凯(广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94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