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9486.6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6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珊;钟杰兴;李志轩;林振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12 | 分类号: | H05B33/12;H05B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佑平;王立民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使用有机发光二极体(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照明装置包括节能电灯泡或日光灯等,使用者在安装这些照明装置时并不容易发生正负极接反,而导致照明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状况。以节能灯泡而言,其具有类似钨丝灯泡的螺旋形底座以及相应的座体,使用者只需将省电灯泡旋入座体固定即可,安装上直接方便。以日光灯而言,其通过交流电驱动,使用者将日光灯管安装到相应的座体时,不需顾及日光灯管的方向性,只需将日光灯管卡入座体即可。
目前有机发光二极体的发展日趋纯熟,应用也日渐广泛,其中,使用有机发光二极体的照明装置也已开始量产,并且由于有机发光二极体具备的诸多特性及优点,例如反应快速、发光均匀、环保、轻薄与具有可挠性等,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有机发光二极体将会成为照明装置市场的明日之星。然而,因为有机发光二极体通过直流电驱动,使用有机发光二极体的照明装置,若在安装时不慎将正负极接反,恐怕会有烧毁的危险。现有的使用有机发光二极体的照明装置,对于使用者而言并不友善,因为在将灯体安装至座体的过程,需由使用者负责分辨正负极,除了安装上的麻烦,还存在误接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照明装置,其藉由防误接的结构设计,能够免除安装上误接的可能,增加安装时的方便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体与座体。灯体包括基板、后盖与发光单元。后盖与基板共同形成容置空间,后盖配置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不重叠且不对称设置。发光单元容置于容置空间并具有阳极层(anode layer,亦称正极层)与阴极层(cathode layer,亦称负极层),第一电极电性连接阳极层与阴极层其中之一,第二电极电性连接阳极层与阴极层其中之另一。座体具有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第三电极对应第一电极设置,第四电极对应第二电极设置,其中,灯体可分离的卡合座体,第一电极电性连接第三电极,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第四电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位于后盖的中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该些第二电极彼此对称配置于第一电极的周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为环状并围绕第一电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位于后盖的边缘。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且该些第一电极彼此对称设置及/或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且该些第二电极彼此对称设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有机发光二极体,阳极层与阴极层之间夹有有机层(organic layers),阳极层贴合于基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阳极层为透明及/或所述阴极层为透明。
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照明装置,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以及相应的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的结构设计,可避免使用者将灯体组装到座体时误接正负极的可能,除了能确保照明装置可正常运作之外,同时还便于拆装。本发明较现有技术具有更佳的相容性与强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
图4(b)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后盖的上视图。
图6为以图3(b)为例的不同极性电极互相对称的后盖的上视图。
符号说明
100:灯体
110:基板
111:容置空间
120、420、520:后盖
120s:对称轴
121、321、321s、421、521:第一电极
122、322、322s、422、522:第二电极
130:发光单元
131:阴极层
132:阳极层
133:有机层
140:前盖
200:座体
203:第三电极
204:第四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94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标签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香膏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