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加工的拉刀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0133.8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6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尹健;王新科;范华献;肖静;刘玲;景富军;龚运环;何佳林;韩美香;赵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D43/00 | 分类号: | B23D4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螺杆 定子 加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拉床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加工的拉刀。
背景技术
常规螺杆钻具定子的橡胶层是直接浇铸在定子壳体的光滑内壁形成的,橡胶衬套的内表面是螺旋曲面,橡胶层衬套厚薄不均,容易导致定子过早失效,缩短了螺杆钻具的使用寿命。为了有效地改善螺杆钻具的工作性能,进一步提高钻具工作寿命,出现了等壁厚螺杆钻具,其定子壳体内壁本身为螺旋槽,因此浇铸的橡胶层薄且均匀,定子散热性能好、可以减缓橡胶的热老化,克服了常规螺杆钻具的不足。
但定子内部螺旋槽的加工是一项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工作,螺旋槽的等分、槽形尺寸以及表面粗糙度均有比较高的要求,目前理论上提出的使用螺旋槽拉刀拉削方式或者铣削与拉削结合的方式均存在刀体结构复杂难以制造,而本发明的拉刀依据已成功实施的深孔螺旋拉削方式发展而来,不但生产率高,且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螺杆钻具的质量也能得到可靠的保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内部螺旋槽的拉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加工的拉刀。
本发明的用于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加工的拉刀包括:
本体,用于对整个拉刀提供支撑。
所述本体上连接有后导向套、后锁紧螺母、中导向套、中锁紧螺母、后连接螺母、后连接键、中连接螺母、中连接键、成形刀座;其中:中导向套和后导向套用于导向支承,后锁紧螺母用于固定后导向套,中锁紧螺母用于固定中导向套,后连接螺母、中连接螺母用于传递拉力,后连接键、中连接键用于传递扭矩,成形刀座用于在成型槽拉削过程中提供支撑;
所述本体还滑动连接有芯子、矩形刀座;其中:芯子上设置有斜面,斜面锥度为1:10或1:5;矩形刀座与芯子上的斜面滑动连接,用于在矩形槽拉削过程中将轴向进给转换为径向进给。
所述矩形刀座上连接有楔形条、矩形刀;其中:楔形条用于固定矩形刀,矩形刀由不同切削刃宽及刃高的刀片组成,用于控制矩形槽切削宽度和深度。
所述成形刀座上连接有前导向套、前连接键、压紧套、压板、成形刀、专用螺母;其中:前导向套用于导向支承,前连接键用于传递扭矩,压紧套、压板、专用螺母用于在成型槽拉削过程中承受拉力,成形刀本身由多组刀体和刀片组成,用于控制成形槽尺寸。
本发明的用于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加工的拉刀,较好的适应了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拉削的需求。经试验以及应用验证,本发明的用于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加工的拉刀不仅满足了螺旋槽的等分、槽形尺寸以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且提高了生产率、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加工的拉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 2.芯子 3.后导向套 4.后锁紧螺母 5.后连接键 6. 后连接螺母 7.中导向套 8.中锁紧螺母 9.矩形刀座 10.楔形条 11.矩形刀 12.中连接键 13.中连接螺母 14.成形刀座 15.前导向套 16.压紧套 17.压板 18.专用螺母 19.前连接键 20. 成形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用于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加工的拉刀,包括:
本体1,用于对整个拉刀提供支撑;
所述本体1上连接有后导向套3、后锁紧螺母4、中导向套7、中锁紧螺母8、后连接螺母6、后连接键5、中连接螺母13、中连接键12、成形刀座14;其中:中导向套7和后导向套3用于导向支承,后锁紧螺母4用于固定后导向套3,中锁紧螺母8用于固定中导向套7,后连接螺母6、中连接螺母13用于传递拉力,后连接键5、中连接键12用于传递扭矩,成形刀座14用于在成型槽拉削过程中提供支撑;
所述本体1还滑动连接有芯子2、矩形刀座9;其中:芯子2上设置有斜面,斜面锥度为1:10或1:5;矩形刀座9与芯子2上的斜面滑动连接,用于在矩形槽拉削过程中将轴向进给转换为径向进给。
所述矩形刀座9上连接有楔形条10、矩形刀11;其中:楔形条10用于固定矩形刀11;矩形刀11由不同切削刃宽及刃高的刀片组成,用于控制矩形槽切削宽度和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未经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01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
- 下一篇:铕掺杂氯硅酸钙镁发光薄膜、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