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围护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0146.5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2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众;杨峰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E02D5/30;E02D5/5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先张法 预应力 围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的围护桩,尤其涉及一种预制的工字形先张法预应力围护桩。
背景技术
软土地基的深基坑支护桩目前基本采用钻孔灌注桩,其抗弯截面不合理,钢材、砼用量大,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处理难度大污染环境,桩身质量和钢筋焊接质量难以控制,另外,桩的挠度大,裂缝宽度大,而专利ZL200720311879.7公开的一种工字形预制桩采用非预应力钢绞线与普通钢筋结合的配筋方式,钢筋笼绑扎成型困难,钢筋用量还较大,还有桩接头施工相对麻烦费用较高,构造钢筋用量大,一种采用先张法预应力的工字形围护桩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抗弯截面合理、成本低的先张法预应力围护桩。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围护桩,包括桩端头和桩身,其特征是桩身为上翼缘宽度大于下翼缘的工字形截面,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内埋置有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或钢丝。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围护桩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桩端头由桩尖端、接桩端和桩顶端中的其中二种组合而成。
所述桩顶端的截面呈矩形,宽度与桩身下翼缘同宽,所述桩顶端的端部与腹板交界处设斜坡,所述桩顶端的端部垂直于宽度方向对称埋置于钢板,梁体内钢绞线露出端面一定长度。
所述接桩端是端面呈台阶形,所述接桩端的截面为矩形,并与桩身下翼缘同宽,所述接桩端与腹板交界处设有斜坡,所述上翼缘与所述接桩端的交汇处对称设有斜角,所述斜角至梁端面间对称埋有穿钢绞线的钢管,所述下翼缘的预应力钢绞线伸出端面一定长度。
所述桩尖端的横截面为矩形,纵截面为锥形,桩尖端与腹板交界处设有斜面。
所述工字形桩身内埋设有倒抛物线非预应力钢绞线,钢铰线的端部锚入所述上翼缘的端部,钢绞线的至少一端联有锚具。
所述接桩端的两侧面埋设有预埋钢板。
所述上翼缘沿纵向相隔一定距离设突肋,突肋呈变截面。
所述腹板两侧设有加劲肋,加劲肋外表面同所述下翼缘相平。
所述腹板、上翼缘上设有吊装用通孔。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围护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主筋全部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高强钢绞线或钢丝,基本省去了构造钢筋,钢筋用量进一步减少,造价降低。
2、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桩抗弯刚度大,抗弯能力大大提高。
3、桩档土宽度大,桩数减少,施工速度快。
4、采用锚具机械接头,接桩方便,节点可靠,接头费用省。
5、桩顶预埋抗剪钢板,大大提高围护桩与环梁间的抗剪连接性能。
6、所有纵向受力筋均采用先张法张拉,钢筋绑扎方便,彻底解决了细钢筋钢筋笼绑扎过程中的稳定问题,制作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配筋图。
图5是本发明图4A-A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和图5,在本发明给出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围护桩的实施例,包括桩端头1和桩身2,桩身2为上翼缘21宽度大于下翼缘22的工字形截面,所述上翼缘21和下翼缘22内埋置有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或钢丝3。本发明的围护桩采用工字型截面,抗弯性能好,不仅能够满足强度要求,而且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或钢丝作为围护桩的主筋,可使主筋钢材用量大幅下降,桩弯曲变形减小。
参见图1、图2和图3,在本发明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桩端头1由桩尖端11、接桩端12和桩顶端13中的其中二种组合而成。即可以由桩尖端11和接桩端12构成、接桩端12和桩顶端13构成、或者是桩尖端11和桩顶端13构成。分别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从而满足不同深度的围护桩使用。
参见图1和图3,在本发明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桩顶端13的截面呈矩形,宽度与桩身下翼缘22同宽,所述桩顶端13与腹板23交界处设斜坡24,所述桩顶端13垂直于宽度方向对称埋置于钢板131,梁体内钢绞线3露出桩顶端13一定长度。上述结构能够使桩与环梁有可靠的联结整体性,所述钢板131用于满足桩端的正截面抗剪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众;杨峰,未经杨众;杨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01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离心风机进风口导流装置
- 下一篇:多路MPPT电路及太阳能光伏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