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专捕甲鱼的诱饵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0937.8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3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培林 |
主分类号: | A01K97/04 | 分类号: | A01K9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鱼 诱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捕鱼的诱饵,具体涉及一种专捕甲鱼的诱饵。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捕鱼、捉虾时,一般使用网具,在使用捕鱼网具捕鱼时,都喜欢使用诱甲 鱼饵,或者使用诱甲鱼食,将诱甲鱼饵或者诱甲鱼食放入至捕甲鱼网具中,以此将甲鱼引 来吃食,在吃食的同时将甲鱼捕获。这些诱甲鱼饵或者诱甲鱼食一般使用都是普通的米类 或面类食物,这样的诱甲鱼的诱饵没有特殊的香味,所只能对诱甲鱼饵或诱甲鱼食附近的 甲鱼产生引诱作用,在大水面河、湖中捕甲鱼时,就失去了诱甲鱼的作用,所以集甲鱼慢, 甲鱼的集中量小,诱甲鱼、捕甲鱼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长时间保存、集甲鱼快,诱甲鱼、捕甲鱼效果好的专捕甲鱼的诱饵。
本发明与市面上的同类诱饵相比,主要是发明内容的技术方案不同,其核心配方较为特别,并且具备成本低、效果好、易生产、耐保存的特点。
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方案是:苯甲酸钠0.1%-0.7%、山梨酸0.1%-0.8%、生猪肝粉3%-9%、鸭肝粉4%-9%、猪血粉3%-9%、杂鱼粉 3%-6%、猪大肠粉7%-16%、芝麻粉5%-12%、青木香粉3%-8%、蝉衣粉6%-11%、魔芋粉 4%-12%、麝香粉5%-12%、花生粉1%-6%、蜂蜜2%-8%、葡萄糖粉11%-25%、奶酪粉 3%-9%,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按比例取生猪肝、鸭肝、猪血、杂鱼、猪大肠,洗净、晾干,然后放入烘干机中;或分别取生猪肝、鸭肝、猪血、杂鱼、猪大肠,并洗净、晾干,分别放入烘干机中,控制烘干机的温度在50℃-90℃ 之间,烘制时间为1-3小时,控制被烘干物质的干燥度为85%-95%,取出放入至粉碎机中粉碎成颗粒;将青木香、蝉衣、芝麻、魔芋、花生、麝香分别放入至粉碎机中粉碎成颗 粒;将上述物质按比例一起放入至混料桶中,把混料桶置于混料机上混合10分钟至1小 时,混合充分即可。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根据甲鱼昼伏夜出的活动规律,在傍晚时将诱饵撒 入水中,诱饵逐渐下沉,在水中散发出的浓重的腥香味迅速扩散,促使甲鱼的饥饿感,甲鱼得到腥香味后向诱饵的方向游来,凶猛抢食诱饵,集鱼快,诱鱼、捕鱼效果好,达到了 本发明的目的。上述配方配制的诱甲鱼饵是根据甲鱼喜食腥味大,动物性饵料的习性,昼伏夜出的活动规律研制而成,具有腥味特大,诱味扩散能力强,促使各种甲鱼类迅速加快 饥饿感,对水体无污染,诱甲鱼性能好,诱味持续时间长,可有效的解决养殖户长期以来 对木桩、草丛、荷叶、芦苇等复杂地形水域,无法捕甲鱼的实际性难题,可使各种甲鱼闻 味后大量集中到捕捉甲鱼的网具中。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苯甲酸钠0.4%、山梨酸0.6%、生猪肝粉8%、鸭肝粉4%、猪血粉6%、杂鱼粉 5%、猪大肠粉12%、芝麻粉9%、青木香粉5%、蝉衣粉10%、魔芋粉 8%、麝香粉5%、花生粉4%、蜂蜜6%、葡萄糖粉14%、奶酪粉 3%,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上述物质按比例共计1千克,按比例取生猪肝、羊肝、鸡血、鱼,洗净、晾干,然后放入烘干机中,控制烘干机的 温度在80℃,烘制时间为2小时,控制被烘干物质的干燥度为90%,取出放入至粉碎机中粉碎成颗粒;将青木香、蝉衣、芝麻、魔芋、花生、麝香分别放入至粉碎机中粉碎成颗 粒;所有粉碎物质的粒度为0-60目,将上述物质按比例一起放入至混料桶中,把混料桶 置于混料机上混合40分钟,混合充分即可。
本发明配方中的苯甲酸钠、山梨酸、蜂蜜、葡萄糖粉、奶酪粉均从市场购得。
使用本发明捕鱼的实例如:江苏高淳县的李国喜,利用本发明的甲鱼饵诱捕,在他的养殖场内,一次捕到甲鱼2089斤的高记录。
再如:江苏省溧水县洪蓝镇的郝红山,使用本发明的甲鱼专用诱饵打窝,在胭脂河使用12只捕甲鱼的笼具,24小时共捕野生甲鱼29个的高记录。
实施例2:苯甲酸钠0.6%、山梨酸0.4%、生猪肝粉9%、鸭肝粉9%、猪血粉3%、杂鱼粉 6%、猪大肠粉7%、芝麻粉5%、青木香粉7%、蝉衣粉7%、魔芋粉 8%、麝香粉8%、花生粉4%、蜂蜜5%、葡萄糖粉12%、奶酪粉 8%,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培林,未经陈培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09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