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红香芋的防病增产施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1000.2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3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董元华;李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红香芋 防病 增产 施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效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同时提高红香芋产量并防治红香芋病害的施肥方法,克服红香芋连作障碍的施肥技术。
背景技术
红香芋是金坛市的一个优良的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 Schott.) 地方品种, 属多子芋类型。在本地已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就被定为贡品。该品种芋身浑圆、大小适中( 单个重50 g 左右) , 皮红、肉白, 食之香糯可口。产品除了在本地及周边地区鲜销外, 速冻芋籽等加工产品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地。目前种植规模 5000 亩以上,年产量1万吨左右,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长期高强度和高投入(特别是化肥、农药)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下,土壤退化日益严重,蔬菜品质和产量显著下降。在我国高效农业园区,土壤普遍存在“富营养化”与养分失衡并存的问题:在金坛市很多新建的红香芋设施基地纷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连作障碍,蔬菜死苗、僵苗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大量施用化肥、土壤酸化、微量元素缺乏、土传病害严重、蔬菜农药残留、硝酸盐含量增加而产生的。目前,连作障碍已成为红香芋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根据红香芋的养分吸收特性,以调节土壤和植物健康为技术核心,以肥防病治病,有效调节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和植物根际微生态过程,克服红香芋对化肥的过分“偏好”与非健康/亚健康状,以期通过调节植物健康和土壤健康来提高植物养分吸收利用能力与抗逆能力,从而解决红香芋的产业化产生的连作障碍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红香芋生产存在的连作障碍问题,提供了一种防病增产的施肥方法。
技术方案:用于红香芋的防病增产施肥方法,由基肥和追肥的方式配合施用,具体步骤是在红香芋种植前十天翻地施基肥,每亩用量600公斤,所述基肥为由商品有机肥、多元素营养活性材料和复合肥按照85-95% : 1-5% : 4-10% 的质量比混匀制成;起垄后用多元素植物营养叶面肥喷施1次土壤表面,每亩用量40公斤;红香芋长至3叶时喷施一次高氮型叶面肥,每亩每次使用40-60公斤;种芋开始分蘖时再喷施一次高氮型叶面肥,每亩每次使用50-60公斤;新球茎开始膨大时,结合培土,每亩追施复合肥15-20公斤、硫酸钾肥15公斤;孙芋陆续发生时喷施1次高钾型叶面肥,每亩每次使用100公斤;10天后再一次多元素植物营养叶面肥,每亩每次使用50公斤。
所述复合肥的N-P2O5-K2O= 15%-15%-15%;商品有机肥全N、P、K养分含量大于3%wt,有机质含量大于30%wt;多元素营养活性材料是“赛众28”或“神六54”;多元素植物营养叶面肥是植物氨基酸叶面肥、黄腐酸液肥或海藻素叶面肥;高氮型叶面肥中N含量不低于25%wt,高钾型叶面肥K含量不低于30%wt,高氮型或高钾型叶面肥的N、P、K总养分含量不低于55%wt。
有益效果:红香芋其生长期长,产量高,叶片肥厚,吸肥能力强,具有喜钾、嗜有机肥的特点,尤其对钾的需求量最多。科学施肥,可满足芋头对有机肥和钾的需要,增强植株生理抗性,对球茎的膨大和淀粉的积累以及肉质香味的增加均有明显效果。本发明的施肥技术所用的材料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N、K养分及中微量元素,使用后能使红香芋增产30% 以上,芋头商品性大幅提升,病芋数量显著下降。
具体实施方式
我们在常州红香芋种植基地进行施肥研究,分别选取了新种植和已经种植一年的红香芋试验地。具体步骤是在红香芋种植前十天翻地施基肥,每亩用量600公斤,所述基肥为由商品有机肥、多元素营养活性材料和复合肥按照85-95% : 1-5% : 4-10% 的质量比混匀制成;起垄后用多元素植物营养叶面肥喷施1次土壤表面,每亩用量40公斤;红香芋长至3叶时喷施一次高氮型叶面肥,每亩每次使用40-60公斤;种芋开始分蘖时再喷施一次高氮型叶面肥,每亩每次使用50-60公斤;新球茎开始膨大时,结合培土,每亩追施复合肥15-20公斤、硫酸钾肥15公斤;孙芋陆续发生时喷施1次高钾型叶面肥,每亩每次使用100公斤;10天后再一次多元素植物营养叶面肥,每亩每次使用50公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1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