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冶炼水渣池的水渣天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1213.5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8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军;汤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10 | 分类号: | C21B3/10;C21B7/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冶炼 水渣池 天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工业生产的技术领域,涉及高炉冶炼后的废水和废渣的处理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冶炼水渣池的水渣天车。
背景技术
水渣池是用于收集高炉冶炼后的废水和废渣的装置;水渣天车是用于装卸、打捞水渣,将其输送至处理的场地,以保持水渣池正常水位的重要设备。
水蒸汽是水渣天车正常运行中的重要安全隐患。水渣池内的水温,按季节、高炉出铁次数和渣池容量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一般来说,水温都会保持在60℃以上。特别是在秋、冬两季,水渣池内所散发的水蒸气直接影响了水渣天车操作人员的视距,使操作困难,导致天车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导致天车瘫痪,迫使高炉停产。施工现场因为水雾太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生产停机隐患。
如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构造及生产状况。目前,在各高炉炼铁企业里,没有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去解决秋冬季节水渣天车的视距问题,由于水渣蒸汽属于连续性散发,在外部安装排风设备基本上没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为保障渣池的正常出渣,在各企业里一般都只能采用由两人操作天车,即一人驾驶天车、一人在地面用对讲机指挥,不但工作效率低,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由此带来的安全、生产等一系列问题深深地困扰着炼铁高炉的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炉冶炼水渣池的水渣天车,其目的是克服水蒸汽对操作者视线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所提供的高炉冶炼水渣池的水渣天车,所述的水渣池包括高温冲渣水喷头,所述的水渣天车设在所述的水渣池的上方,所述的水渣天车设天车操作室、移动小车及抓斗,所述的抓斗通过滑轮组件与移动小车连接,所述的移动小车上设透雾摄像机,所述的透雾摄像机的摄像头正对下方的抓斗;所述的天车操作室设显示器;所述的透雾摄像机与显示器通过电路连接。
所述的透雾摄像机与显示器的连接电路为电缆线。所述的电缆线为KVVP4×1.5的电缆线,所述的电缆线从天车操作室经电缆桥架至滑线小车,连接到移动小车的室内,再连接所述的透雾摄像机的电源和视频接头。
所述的透雾摄像机与显示器的连接电路为无线电路。
所述的显示器为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穿透了水蒸气后获得的图像直接发送到天车的操作室内,供操作人员观察,解决了水蒸气所带来的视觉问题。其优点是:视距大大延长,且安装方便、效果明显,提高了秋冬季节渣池天车的使用效率和安全运行系数,抓渣量提高3倍以上,有效地保障了天车的安全运行、保障了高炉的稳定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说明书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水渣池,2、水渣天车,3、抓斗,4、高温冲渣水喷头,5、水蒸汽,6、移动小车,7、透雾摄像机,8、电缆线,9、显示器,10、天车操作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2所表达的本发明的结构,为一种高炉冶炼水渣池的水渣天车,所述的水渣池1包括高温冲渣水喷头4,所述的水渣天车2设在所述的水渣池1的上方,所述的水渣天车2设天车操作室10、移动小车6及抓斗3,所述的抓斗3通过滑轮组件与移动小车6连接。
高温冲渣水喷头4喷出高温冲渣水,对高炉冶炼后的废渣进行冲刷和降温。操作人员在天车操作室10内,对水渣天车进行操作控制,操作抓斗3,装卸、打捞水渣,将其输送至处理的场地,进行处理和存放,保持水渣池正常水位。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克服水蒸汽对操作者视线阻碍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2示,本发明所提供的高炉冶炼水渣池的水渣天车,所述的移动小车6上设透雾摄像机7,所述的透雾摄像机7的摄像头正对下方的抓斗3;所述的天车操作室10设显示器9;所述的透雾摄像机7与显示器9通过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12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会议资料播放及共享方法与简报装置
- 下一篇:签约用户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