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抽取装置、真空玻璃制作系统以及相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1474.7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0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唐健正;王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立基真空玻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24 | 分类号: | C03B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陈源;张帆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抽取 装置 玻璃 制作 系统 以及 相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玻璃制作系统。具体地说,涉及在真空玻璃连续自动化生产线中使用的真空抽取装置、采用该真空抽取装置的真空玻璃制作系统以及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其中示出了真空玻璃的基本结构的示例。具体地说,上片玻璃5与下片玻璃4通过布置在它们之间的支撑物3形成了高度为h的空间间隔。在使用玻璃焊料1将上片玻璃5与下片玻璃4的边缘密封之后,玻璃焊料1与上片玻璃5和下片玻璃4一起形成了空腔层2(即,将要实现的真空层)。经由抽气口41将空腔层2中的气体抽出后形成真空层。随后用封口片53将抽气口41封闭(例如通过烧结或熔化所使用的密封焊剂51的方式将封口片53与下片玻璃4结合为一体)。作为优选但非限制性的示例,可以在上片玻璃5与下片玻璃4中的至少之一片玻璃(例如下片玻璃4)的内侧附以低辐射膜8,并且还可以在抽气口41中放置包封吸气剂40。
除去上述结构特征之外,为了获得真空玻璃的真空物理性质,还需要主要依靠封边的完整性、彻底的真空抽取以及可靠的抽气口封闭。已经为此研发出诸多的技术方案,用于生产制造真空玻璃的制造系统/流水线中。例如:
CN 101234847A:连续式真空玻璃封边炉
CN 1286670A:真空玻璃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CN 201071341Y:连续式熔封和抽真空的玻璃加工设备
CN 101348326A:真空玻璃的连续生产方法和设备
CN 102030464A:真空玻璃连续生产设备
KR 10-2012-0009788:真空窗、真空窗制造方法及真空窗制造系统
以引用的方式将上述各项专利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合并于此,作为本申请之前存在的用于在真空玻璃制作系统中以连续/不连续式真空炉进行真空玻璃排气和封口的背景技术。
虽然上述的背景技术都公开了一些有益的技术教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各种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连续式真空炉在真空中要实现快速均匀加热和降温是困难的,并且由于制造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的设备相互关联,所以某一个部分的故障可能会造成整个生产线的停顿,且维修的复杂程度相对较高,从而制造系统的整体协调性和稳定程度较低,并因此使得产品成本较高。此外,必须在设计上对排气封口设备和真空玻璃的抽气口的结构彼此兼顾,从而造成工艺相对复杂,甚至无法实现真正的“连续”生产。
具体地说,以上述背景技术CN 101348326A、CN 102030464A和KR10-2012-0009788为例,其中预压排气、边缘密封、真空抽取和封口这几项工艺与实现真空特性相关的加工处理是在不同的加工阶段进行的,由于在每一个不同的加工阶段所需要的环境温度不同,所以在从一个加工阶段过渡到另一个加工阶段的过程中需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来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并且由于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中所使用的抽气装置、抽真空装置和封口装置交替地动作,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操作来使得相应的装置分别与抽气口对准,其技术难度大并且需要占用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就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所谓“连续”加工而言,无论在时间上和/或空间上都是一种难以实现的愿望。
更具体地说,根据已有技术(例如参见作为背景技术的专利文献CN 102030464A的图4和说明书中相应的第[0035]段的描述),在真空玻璃的边缘密封加工阶段需要对于容纳整个玻璃体积的加工炉腔进行加热。然而,由于预压排气、真空抽取和封口这几项工艺只涉及抽气口和环绕该抽气口的相邻部分,所以对整个被加工的玻璃体积进行整体的升/降温操作并且对于容纳整个玻璃体积的加工炉腔整体地进行真空抽取在能源和时间方面都是一种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并且提供在真空玻璃连续自动化生产线中使用的真空抽取装置、采用该真空抽取装置的真空玻璃制作系统以及相关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立基真空玻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立基真空玻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1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