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相变蓄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1836.2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9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鹏;孙晓林;吴吉宾;张洪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圣火科技(河南)有限责任公司;李志鹏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6150 河南省安***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相变 蓄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热装置,特涉及一种高效相变蓄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蓄热技术可以解决热能供给和需求失配的矛盾,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技术和途径,因此相变蓄热材料由于其蓄能密度高的突出特点在蓄热技术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提高相变蓄热的关键在于提高传热效率,主要措施有三种方式,一是相变材料与传热流体直接接触换热,二是把相变材料密封后放在传热流体中,三是相变材料填充在换热器的壳层,换热管为翅片管或光管。目前常用的相变蓄热技术为第三种方式。但是第三种方式的换热器结构形状复杂,制造麻烦,整个装置存在生产难度大,成本高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相变蓄热技术的换热器结构形状复杂,制造麻烦的缺点,巧妙地利用胶囊型相变球的快速旋转翻滚形成的复杂水通道,代替原有的结构形状复杂的换热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相变蓄热装置,包括筒体、隔热密封板、胶囊型相变蓄热球、布水圆筒、翻动板,所述的布水圆筒和两块隔热密封板构成三个腔体,上腔体与进水口相通,中间腔体内填充有胶囊型相变蓄热球,下腔体与出水口相通,翻动板与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布水圆筒上布置有布水孔。
所述的上腔体和下腔体均通过布水孔与中间腔体连通
所述的胶囊型相变蓄热球的直径大于布水孔的直径。
所述的翻动板是隔热材料。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巧妙地胶囊型相变球的快速旋转翻滚形成的复杂水通道,代替原有的结构形状复杂的换热器,换热效率高。
2、整个装置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易于生产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向剖面图;
图3为图2的结构B向剖面图;
在图中,1、皮带轮 2、支座 3、出水口 4、筒体 5、隔热密封板 6、胶囊型相变蓄热球 7、轴承 8、翻动板 9、布水圆筒 10、进水口 11、上腔体 12、中间腔体 13、下腔体 14、布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旋转相变蓄热装置,包括筒体4、隔热密封板5、胶囊型相变蓄热球6、布水圆筒9、翻动板8,所述的布水圆筒9和两块隔热密封板5构成三个腔体,上腔体11与进水口10相通,中间腔体12内填充有胶囊型相变蓄热球6,下腔体12与出水口3相通,翻动板8与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布水圆筒9上下两面具有布水孔14。
所述的上腔体11和下腔体13均通过布水孔14与中间腔体12连通
所述的胶囊型相变蓄热球6的直径大于布水孔14的直径。
所述的翻动板8是隔热材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如附图2所示,布水圆筒9和隔热密封板5构成的三个腔体,中间腔体12内填充有胶囊型相变蓄热球6,进水口与上腔体相通,出水口与下腔体相通,翻动板8与轴固定连接,翻动板8恰好被胶囊型相变蓄热球6完全覆盖。在外电动机的带动下,与轴固定连接的翻动板8快速旋转,从而搅动胶囊型相变蓄热球6在布水圆筒9内快速翻滚,各个胶囊型相变蓄热球6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通道,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形状复杂换热器。此时,从进水口10通入经过太阳能或者其他能源加热的热水,热水经过上腔体11、布水圆筒9均匀地流入到中间腔体12内,与中间腔体12内的胶囊型相变蓄热球6充分接触并换热,换热后的水经过下腔体13,由出水口3放出。
当需要放热时,翻动板8先转动起来,接着从进水口10通入冷水,便可以从出水口3放出热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圣火科技(河南)有限责任公司;李志鹏,未经圣火科技(河南)有限责任公司;李志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18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