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2428.9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0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潘琦俊;杨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禾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12 | 分类号: | C08L27/12;C08K3/22;C08K3/04;B29B7/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橡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橡胶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汽车业的高速发展,为了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以及适应对排放的要求,汽车发动机要求大马力、节能,同时对车身进行降低,发动机舱空间减小,这些都导致发动机罩下温度的提高,一般在150℃-200℃左右。同时加上目前的燃料也在改变,燃料中添加了多种成分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在150℃-200℃的温度下对硅橡胶制造的发动机曲轴油封会产生损害,因此硅橡胶制造的发动机曲轴油封已经不能满足耐新燃料和耐高温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橡胶配方及其制备方法,该橡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油性能,在高温以及使用含有多种成分添加剂的燃料的环境下仍然保持良好的弹性、不变软、不渗透,特别适合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油封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橡胶配方,其原料组分按重量比为:四丙氟橡胶100份、氢氧化钙1-5份、氧化镁2-20份、炭黑 25-40份、硫化剂 1-5份;优选为四丙氟橡胶100份、氢氧化钙3份、氧化镁15份、炭黑30份、硫化剂 2.5份;所述炭黑选自热裂解炭黑和/或喷雾炭黑,优选裂解炭黑和喷雾炭黑;所述四丙氟橡胶牌号为FE4701,热裂解炭黑牌号为N907,喷雾碳黑牌号为N900,硫化剂为3号硫化剂。
一种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生胶入辊:先将辊距调到最小到0.3-0.5mm,按配方量加入四丙氟橡胶,薄通8~12遍,包辊后,辊距适当调宽,保证胶料有一定的堆积;
B、胶料混炼:在步骤A制得的塑练胶料中按配方量加入氢氧化钙、氧化镁,然后加入裂解炭黑和/或喷雾炭黑,炭黑全部吃尽再加入硫化剂,料全部吃尽后,辊距调至最小,薄通5遍以上,停放22-26小时;混炼时辊温控制在 40-60℃之间;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B中可以按如下操作:
胶料混炼:在步骤A制得的塑练胶料中按配方量加入氢氧化钙、氧化镁,然后先加入配方量2/3裂解炭黑和/或2/3的喷雾炭黑,吃尽炭黑后再加剩余1/3裂解炭黑和/或喷雾强炭黑,炭黑全部吃尽再加入硫化剂,料全部吃尽后,辊距调至最小到0.3-0.5mm,薄通5遍以上,停放22-26小时;混炼时辊温控制在 40-60℃之间,通过分次加入碳黑,使其分散更加均匀,容易成胶。
使用本发明橡胶配方制备的橡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油性能,在高温以及使用含有多种成分添加剂的燃料的环境下仍然保持良好的弹性、不变软、不渗透,适合用于制造在150℃—200℃作业的耐油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橡胶配方,其原料组分配比见表1。
A、生胶入辊:先将辊距调到最小到0.3-0.5mm,按配方量加入四丙氟橡胶FE4701,薄通9遍,包辊后,辊距适当调宽,保证胶料有一定的堆积;
B、胶料混炼:在步骤A制得的塑练胶料中按配方量加入氢氧化钙、氧化镁,然后加入热裂解炭黑N907,炭黑全部吃尽再加入3号硫化剂,料全部吃尽后,辊距调至最小到0.3-0.5mm,薄通5遍,停放23小时;混炼时辊温50℃。
实施例2
一种橡胶配方,其原料组分配比见表1。
一种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生胶入辊:先将辊距调到最小到0.3-0.5mm,按配方量加入四丙氟橡胶FE4701,薄通8遍,包辊后,辊距适当调宽,保证胶料有一定的堆积;
B、胶料混炼:在步骤A制得的塑练胶料中按配方量加入氢氧化钙、氧化镁,然后先加入配方量2/3热裂解炭黑N907和2/3的喷雾炭黑N900,吃尽炭黑后再加剩余1/3热裂解炭黑N907和喷雾强炭黑N900,炭黑全部吃尽再加入3号硫化剂,料全部吃尽后,辊距调至最小到0.3-0.5mm,薄通6遍,停放25小时;混炼时辊温40℃。
实施例3
一种橡胶配方,其原料组分配比见表1。
一种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生胶入辊:先将辊距调到最小到0.3-0.5mm,按配方量加入四丙氟橡胶FE4701,薄通10遍,包辊后,辊距适当调宽,保证胶料有一定的堆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禾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禾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2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