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槽源电极结构超结器件的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2965.3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9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桥梁;任文珍;陈仕全;马治军;杜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龙腾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336 | 分类号: | 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2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槽源 电极 结构 器件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与工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浅槽源电极结构超结器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功率VDMOS器件要得到较高的击穿电压,就必须较厚的外延层漂移区与较低的掺杂浓度,因而导通电阻会随着击穿电压的增大而急剧增大,对于常规结构功率器件的导通电阻受此“硅限”的约束而无法进一步降低。飞利浦公司的工程师David J. Coe于1988年的申请美国专利(High voltage semiconductor device[P]. US Patent 4,754,310. 1988.),首次在横向高压MOSFET中提出采用交替的PN结结构代替传统功率器件中低掺杂漂移层作为耐压层的方法。1993年,电子科技大学的陈星弼教授提出了在纵向功率器件(尤其是纵向MOSFET)中用多个PN结结构作为漂移层的思想,(Xingbi Chen,Semiconductor power devices with alternating conductivity type high-voltage breakdown regions[P]. US Patent 5,216,275. 1993.),并把这种结构称之为“复合缓冲层”(Composite Buffer Layer)。1995年,西门子公司的J. Tihanyi申请的美国专利(Tihanyi J. Power MOSFET [P]. US Patent 5,438,215.1995.),提出了类似的思路和应用。1997年日本的学者Tatsuhiko等人在对上述概念的总结下,提出了“超结”(Superjunction)理论。结合超结理论,1998年Infineon公司首次将超结器件商业化推出了Superjunction VDMOS即“CoolMOSTM”,其P柱是采用多次外延和多次离子注入的方式实现的,CoolMOS显著地降低了导通电阻。
雪崩能量是衡量功率器件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参数,Superjunction VDMOS的寄生NPN晶体管的开启是导致该器件雪崩损坏的最主要原因,Superjunction VDMOS在应用电路关断时,电路中的电感电流泄放时将流经寄生NPN晶体管的基区,如果基区电阻足够大使得基极压降超过寄生晶体管的开启电压,由于寄生晶体管处于放大工作区且电流为正温度系数,导致局部电流集中效应的发生,进而造成器件局部温度超过结温而烧毁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改善Superjunction VDMOS器件的雪崩能量即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工艺成本低的浅槽源电极结构超结器件的制作工艺。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浅槽源电极结构超结器件的制作工艺,其特殊之处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在N+衬底上生长N外延层,然后深槽刻蚀并深槽外延填充形成P柱;
(2)、利用P型体区光刻版掩膜使用较低能量的硼离子注入并高温推结形成P型体区;
(3)、在形成P型体区之后采用高能硼离子使用接触孔光刻版掩膜注入在P型体区内形成P+区埋层结构;
(4)、通过干氧工艺制作致密的栅氧化层、多晶硅淀积并利用多晶硅光刻版掩膜刻蚀得到多晶硅栅结构;
(5)、高浓度的砷离子采用多晶硅栅结构自对准注入,形成N+源区;
(6)、在多晶硅栅结构表面淀积BPSG介质层,在950℃氮气氛围下回流30分钟,并使用接触孔光刻版掩膜对BPSG介质层刻蚀及硅外延层的过刻蚀形成浅槽;
(7)、整个器件的上表面淀积一层铝,并利用金属光刻版掩膜刻蚀铝形成源电极和栅电极,钝化,背面金属化形成漏电极。
上述的制作工艺的步骤(1)中P柱也可以通过多次外延多次离子注入之后进行长时间高温推结形成。
上述的制作工艺的步骤(1)中P柱通过深槽刻蚀并进行P型外延填充方式进行制备。
上述的制作工艺的步骤(2)中P型体区采用硼离子注入能量为20~80KeV,剂量为1×1015cm-2~9×1015cm-2。
上述的制作工艺的步骤(3)中P+区埋层结构采用硼离子注入能量为60~200KeV,剂量为2×1015cm-2~2×1016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龙腾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龙腾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29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