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治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2981.2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4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金湖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启智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装治具领域,特别地,是一种用于测试笔记本的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治具在工业时代前就已被广泛使用,包括机械治具、木工治具、焊接治具、珠宝治具、以及其他领域。有许多治具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商业的需要,因为有许多类型的治具是客制化的,某些是为了提高生产力、重复特定动作、或使工作更加精确。因为治具的设计基本上是建立于逻辑,类似的治具可能会因为使用于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而分别产生。
在生产笔记本的过程中,当整台笔记本组装后,会将笔记本送入测试间进行耐久性测试,用于检测笔记本的发热是否达标,然后再进行包装出厂,然而由于笔记本测试中是多台同时进行测试,其相互间的热量会相互影响,最终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治具,该检测治具能方便快速独立的测试每一台笔记本的发热数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检测治具包括测试平台和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为一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空气流量计和温度计,所述风道的出风口连入一出风端位于测试室外部的气道,所述测试平台上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由一“L”形挡条和带滑动机构的所述风道构成,所述风道的进风口正对所述“L”形挡条的一边,所述测试平台上开有供笔记本进气的缺口。
作为优选,所述缺口的面积不少于待测试笔记本面积的五分之四。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机构为固定在所述测试平台一端的滑条和套接在所述滑条上的含有固定器并固定在所述风道上的套环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的出风口窄缩后连入气道。
作为优选,所述风道的进风口设置有褶皱的胶套,
作为优选,所述胶套的口部还设置有一圈软性密封条。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独立的测试风道引出笔记本散出的热风,使测试数据准确不受干扰。
2.结构简单,由于采用褶皱的胶套和软性密封条可以很好的适应含有不同散热出风口设计的笔记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检测治具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检测治具图1实施例风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检测治具图1实施例风道的正视图。
图4是本检测治具图1实施例风道的俯视图。
图5是本检测治具图1实施例风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现将图1、图2、图3、图4、图5作为同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检测治具包括测试平台100和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为一风道200,所述风道200内设置有空气流量计(未图示)和温度计(未图示),所述风道200的出风口20连入一出风端位于测试室外部的气道(未图示),所述测试平台100上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由一“L”形挡条120和带滑动机构的所述风道200构成,所述风道200的进风口10正对所述“L”形挡条120的一边,所述测试平台100上开有供笔记本进气的缺口110。
上述的检测治具,所述缺口110的面积不少于待测试笔记本面积的五分之四,使测试平台100能够测试带不同进风的笔记本。
上述的检测治具,所述滑动机构为固定在所述测试平台100一端的滑条240和套接在所述滑条240上的含有固定器并固定在所述风道200上的套环250构成。
上述的检测治具,所述风道200的出风口20窄缩后连入所述气道。
上述的检测治具,所述风道200的进风口10设置有褶皱的胶套210。
上述的检测治具,所述胶套210的口部还设置有一圈软性密封条220。
由于采用褶皱的胶套210和软性密封条220可以很好的适应含有不同散热出风口设计的笔记本,例如倾斜设计的笔记本出风口。
上述的检测治具的使用方式:
将笔记本的出风口对准所述风道200的进风口10,然后滑动风道200将笔记本夹持在所述滑动风道200和“L”形挡条120之间,即可开启笔记本开始测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启智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启智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2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