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铝合金材料或构件的时效振动复合热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3488.2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8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明;叶凌英;康建可;邓运来;唐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C22F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欧阳迪奇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材料 构件 时效 振动 复合 热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镁、铝合金材料或构件强度、减小残余应力的时效热处理方法,属于热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镁、铝合金材料或构件加工过程中均需经固溶-淬火-时效处理,淬火处理时容易产生残余应力,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容易导致失效或降低尺寸精度。随着制造业对构件承载性能及尺寸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既需要获得高力学性能,又需要大幅度消减其残余应力。振动处理是采用使件振动来降低件内部残余应力的一种方法,通过在件上施加一个大小一定的周期性循环动应力,使得动应力与残余应力的合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在件内部产生微小的塑性变形,从而使件中原有的残余应力得到松弛和均化。然而,一般的振动消减残余应力处理大多安排在强化热处理之后,并在室温下进行,相关的工艺流程为:固溶-淬火-时效-振动处理,从上述流程可以出,由于振动时材料屈服极限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使得动应力与残余应力的合力很难超过材料屈服极限,降低了振动消减残余应力的效果。一般消减残余应力的去应力退火相关的工艺流程为:固溶-淬火-时效-加工-去应力退火,从上述流程可以出,去应力退火会使镁、铝合金中此前在时效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强化相粗化、甚至失去与基体的共格特性,从而降低强度。
综上所述,镁、铝合金材料或构件经一般的固溶-淬火-时效处理流程后,虽然能获得高强度,但残余应力大。针对这种不足提出的固溶-淬火-时效-振动处理流程,虽能消减部分残余应力,但由于振动处理选择在屈服强度较高的时效状态,降低了振动消减残余应力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镁、铝合金材料或构件的残余应力,本发明提供一种镁、铝合金材料或构件的时效振动复合热处理方法,在材料或构件时效热处理过程中引入振动,即提高强度,又降低残余应力。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镁、铝合金材料或构件的时效振动复合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需处理的镁合金件或铝合金件固定于加热炉内,再将加热炉置于设有激振器的振动平台上;
步骤二:在合金件加热时同时通过振动平台进行振动。
所述的方法,所述的步骤二中,在振动过程中至少在一对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施加一次振动,且每次振动持续时间少于0.25h,可根据件的结构复杂程度、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及热处理制度确定进行多次振动,振动的间隔时间可任意变化。振动次数越长,施加振动的相互垂直的方向数越多,消减残余应力的效果越明显。
所述的方法,所述的步骤二中,合金件的加热温度范围为100~350℃。
所述的方法,所述的步骤二中,在加热时采用保护性气氛对合金件进行防氧化保护,保护性气氛可选择SF6、SO2、CO2、惰性气体等。
所述的方法,所述的步骤二中,在进行振动之前,先测试加载合金件后振动平台的固有频率f,获得固有频率f后,通过调节激振器功率,使振动平台在0.75~0.95倍固有频率f的激振频率范围内获得50~100m/s2的加速度,再以此时激振器的功率状态为基准对合金件进行振动处理。
本发明与现有同类型技术相比,将一般的“固溶-淬火-时效-振动”四个工序合并为三个工序,即“固溶-淬火-时效+振动”,将一般在“时效”之后才进行的振动提前到与时效过程中进行。这样能带来以下好处:一是淬火后材料的屈服强度比时效后的低,动应力与残余应力的合力更容易使局部产生微小塑性变形,从而消减残余应力。二是局部微小塑性变形能促进析出强化相非均匀形核、长大,不仅缩短了时效时间,节约能源,而且有利于析出相均匀分布,从而获得比一般时效处理更高的强度。
本发明与现有同类型技术相比,由于至少在一对相互垂直的方向上通过激振器施加振动,使不同方向的残余应力均能得到消减。因此,施加振动的相互垂直的方向数越多,消减残余应力的效果越好。此外,随着时效的进行,材料的性质不断变化,从而其固有频率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多次进行振动,振动累积时间越长,消减残余应力的效果越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采用钻孔应变释放法,按CB3395-1992测量板材的残余应力;采用拉伸试验法,按GB/T228-2010测量板材的常温力学性能。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34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