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乙醇取代的6-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3850.6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8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邓京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7/16 | 分类号: | C08B3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醇 取代 胺基 环糊精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形成阳离子的1-苯乙醇取代的6-胺基-β-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方法是以β-环糊精为始料,通过6位碘(溴)代、胺基取代反应等三个步骤,制备6-(1-苯乙醇)-胺基-6-去氧-β-环糊精即per-6-(1-phenylethanol)-amino-6-deoxy-β-cyclodextrin以及其盐酸盐。该方法的最终产物产率可达65~85%。同时涉及利用LC-ESIMS光谱方法监测上述反应并确认最终产物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环糊精是一类天然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常见的有α、β及γ-环糊精。其中β-环糊精最为常用,它是由七个 α-D-葡萄糖单元经1,4-糖苷键环状连接而成。与其它环糊精一样,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亲水性外表面和一个疏水性内孔洞,这一特性使其能与许多化合物形成内含复合物(包合物)。由于天然β-环糊精的水溶性有限,因此限制了它作为主体化合物与客体化合物形成包合物的能力。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主要产品是其衍生物。正是由于它能与客体化合物包合物的特性,近年来,β-环糊精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及食品领域包括增加药物或客体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或客体化合物的稳定性、安全性,降低药物毒性、缓和药物溶血性,控制药物释放速率,掩盖不良气味等等。
β-环糊精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的结构修饰主要针对其分子中的6,3,和4位。就其6位来说,它是修饰成疏水性及决定“内洞”深度的重要位子,可通过醚化、酯化、氧化、交联等化学反应制备6-醚、硫醚、胺类等具有不同机能的衍生物。β-环糊精衍生物与客体化合物形成包合物的性质及机能包括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β-环糊精6及3, 4 位的取代基团。β-环糊精衍生物与离子型目标化合物形成的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还取决于目标化合物及β-环糊精衍生物的离子类型。需用强调的是,环糊精与客体化合物并非是由分子中原子间的共价键形成包合物,而是分子间的空间作用形成的。因此包合物具有客体化合物原有的一切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依据b-环糊精的结构特征,发明一种即能形成阳离子即-N+H2-的6-胺基取代基的β-环糊精衍生物,同时,在6位基团中引入一个-OH基团使其增加与带阳离子的客体化合物客体化合物包括药物在水中很容易形成溶解度很好的包合物。下述就以β-环糊精为始料,通过6位6位碘(溴)代、胺基取代反应等三个步骤,制备6-(1-苯乙醇)-胺基-6-去氧-β-环糊精即per-6-(1-phenylethanol)-amino-6-deoxy-β-cyclodextrin,以及其盐酸盐。利用LC-MS光谱方法监测上述反应并确认最终产物的分析方法进行阐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依据β-环糊精的结构特征,旨在提供一种能形成阳离子的6-胺基取代基的β-环糊精衍生物,使其即可与带阳离子的客体化合物又可以与阴离子型的客体化合物包括药物在水中形成溶解度很好的包合物。这种β-环糊精衍生物是6-(1-苯乙醇)-胺基-6-去氧-β-环糊精即per-6-(1-phenylethanol)-amino-6-deoxy-β-cyclodextrin。下述是其产率可达65~85%以及其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β-环糊精(1)按Baer,H H,Berenguel, A V等(Carbohydr. Res.1992,228,307)的方法通过PPh3进行6位全碘代得到6-碘(溴)-6-去氧-β-环糊精(2)。化合物2再经过胺基取代反应生成6-(1-苯乙醇)-胺基-6-去氧-β-环糊精(3)。化合物3用HCl制成其易溶水的化合物3的盐酸盐,见图1。本方法最终产物的产率可达65~85%。
同时提供利用LC-MS光谱方法监测上述反应并确认最终产物的分析方法。
附图说明
图1:化合物3的制备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实现方案。
实施例1:
6-碘-6-去氧-β-环糊精(2)的制备
以β-环糊精(1)为始料,依据Baer HH等(Carbohydr. Res. 228: 307-314) 的方法合成化合物2。实验产率为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38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强型环保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精品肝素钠的分离纯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