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气囊充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4321.8 | 申请日: | 2012-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2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陶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惠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5/00 | 分类号: | F04B45/00;F04B3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充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产品配件领域,具体地,是一种双气囊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气囊在医疗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多用于坐垫、床垫等产品。而对于可翻折的医疗垫子而言,里面通常包含不止一个气垫;如对于包含铺垫和靠垫的连体坐垫而言,其铺垫和靠垫内就各包含一个气垫。一般而言,在可翻折气垫产品中,双气垫结构较多。
对于气囊的充气,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手持式的橡皮球装置,橡皮球的后端为一个单向进气阀,前端则引出输气管,输气管端部设有充气嘴,用于连接气囊的接气嘴。较为高档一些的橡皮球充气装置的输气管上,还设有一个由螺栓构成的小型通气阀,旋动螺栓,即可调节通气阀的开度,从而调节充气速度。基于这种结构的启示,对于需要对双气囊同时进行充气的装置,应当如图1所示,橡皮球1后端为单向进气阀10,前端引出一个输气基管2,该输气基管2在后端分出两根岔管21,各岔管21通过一条软管4连接至充气嘴5;由于各岔道21分别对一个气囊进行充气,而各气囊的储气状态通常不相同,因此,为了适应该种储气状态的差异,两根岔道21上各设一个由螺栓构成的小型通气阀3。使用时,如发现第一气囊较为瘪软,而第二气囊较为鼓胀时,则将第一气囊所对应的岔管21上的通气阀3开大些,第二气囊所对应的岔道上的通气阀开小些,从而适应于两气囊的储气状态,使瘪软的气囊进气速度大些,而使鼓胀的气囊进气速度小些。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双气囊的储气状态差异很不明显,对于气囊形状、尺寸原本不同的情况,更是难以辨别哪个气囊更为鼓胀一些,在此情况下,用户将难以判断该如何调节两个通气阀。
因此对于双气囊结构的同时充气问题,目前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气囊充气装置,该装置可以根据各气囊的储气状态,自行调整对各气囊的充气速度,从而使各气囊的储气量均衡地增加,使最终的双气囊结构达到均匀一致的鼓胀程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双气囊充气装置包括橡皮球;所述橡皮球后端设有单向进气阀;所述橡皮球前端引出一根输气基管;所述输气基管后端分出两根岔管,各岔管通过一条软管连接至充气嘴;所述输气基管上设有一个通气阀。
作为优选,所述通气阀由一个小螺栓构成;进一步地,所述小螺栓的螺帽与所述输气基管的外管壁之间,还设有一个套置于小螺栓的螺柱上的压簧,并且,所述压簧不对所述小螺栓在所述输气基管内的极限位置构成约束。
作为优选,所述软管由壁厚为0.5~1.2mm的橡皮管构成,在充气压力过大时,亦即气囊内压强过大时,所述软管将在大压强状态下,发生管壁鼓胀,此时,即可提示用户充气完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双气囊充气装置在充气过程中,由捏动橡皮球产生的气流同时流向两个气囊分别对应的充气嘴;当一个气囊内的气压较大,而另一个气囊内的气压较小,亦即,一个气囊鼓胀,另一个气囊瘪软的状况下,内部气压较大的气囊对于进气气流的阻力将大于内部气压较小的气囊对于进气气流的阻力,因此,内部气压较小的气囊,将会使所述输气基管、两根岔管、两根软管之间相互连通的气流体的气压钳位在内部气压较小的气囊对于进气气流的阻力压,使得充气气流不足以顶开内部气压较大的气囊所对应的接气嘴,而优先流入内部气压较小的气囊,直至两气囊的内压接近平衡,然后再分别流入两个气囊,直至两个气囊被均匀平衡地充满气体;所述通气阀,则是调节对两个气囊进行充气的平均速度,当两个气囊均接近充满状态时,充气阻力明显加强,则调小通气阀,即调小充气速度,有利于进一步充入空气。本发明相比于目前的双气囊充气装置而言,不仅节约了一个通气阀,并且改善了充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的双气囊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双气囊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通气阀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双气囊充气装置包括橡皮球1;所述橡皮球1后端设有单向进气阀10;所述橡皮球1前端引出一根输气基管2;所述输气基管2后端分出两根岔管21,各岔管21通过一条软管4连接至充气嘴5;所述输气基管2上设有一个通气阀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惠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惠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43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利用自来水和冷凝水节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地漏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