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车辆及其空气过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4856.5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8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孙琳;何海容;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3/06 | 分类号: | B60H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车辆 及其 空气 过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车辆及其空气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车辆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我国北方的露天煤矿、大型采石场等具有极高的使用频度。在煤矿和采石场等工作环境中,均存在风沙较大、空气中粉尘含量较高的特点。工程机械在上述环境下工作,空气中的颗粒物质极易通过进气管进入发动机内部,造成发动机气缸内部的早期磨损,进而影响工程机械的整车工作性能,因此在空气粉尘含量较高的地区对空气过滤系统的要求更为严格。
目前,工程车辆的空气过滤系统一般由空气预滤器以及空气滤清器组成。其中,空气滤清器(简称空滤)起主要过滤作用,一般包括主滤芯和安全滤芯两级,安全滤芯起到辅助过滤作用,同时在主滤芯保养时还起到保证发动机进气质量的作用。在粉尘含量较高的地区需要每天人工对空气滤清器的主滤芯进行吹扫清洁,保养频率极高。一般空滤制造商要求主滤芯保养六次时更换一次安全滤芯。在更换安全滤芯时,需要人工封闭发动机进气道,以降低粉尘进入发动机的概率。因此,在更换安全滤芯较频繁的区域,因人工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发动机进气管路密闭性不足,空气未经过滤直接进入发动机,进而导致发动机拉缸、功率下降、甚至整机报废等严重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工程车辆及其空气过滤系统,以解决更换安全滤芯时,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进气管路封闭不及时或密封性不足,进而使发动机拉缸甚至报废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用空气过滤系统,包括依次套设的外壳、主滤芯和安全滤芯,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还包括:密封圈,连接于外壳的内壁,且抵压于主滤芯和安全滤芯第一端的端部;弹性机构,置于密封圈和排气口之间,用于:在安全滤芯处于拆卸状态时,自动抵压于密封圈;以及在安全滤芯处于工作状态时,与密封圈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进一步地,上述空气过滤系统中,弹性机构包括密封板和弹性部件;其中,密封板通过弹性部件与外壳的底面相连接,弹性部件用于在安全滤芯处于拆卸状态时推动密封板抵压于密封圈;安全滤芯底部的外壁凸设有抵压部,抵压部用于在安全滤芯处于工作状态时抵压于密封板,以使密封板与密封圈之间具有距离。
进一步地,上述空气过滤系统中,弹性部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上述空气过滤系统还包括:压力获取单元,设置于外壳的排气口处,用于获取外壳的排气口处的压力值。
进一步地,上述空气过滤系统还包括:控制器,与压力获取单元相连接,用于接收压力获取单元检测的压力值,并在压力值低于预设值时发出报警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空气过滤系统中,压力获取单元为压力传感器。
工作状态时,该空气过滤系统中的弹性机构与密封圈之间具有设定距离,使空气经过该系统进入发动机管路中;更换安全滤芯时,弹性机构会随着安全滤芯的拆除而自动闭合,避免了环境中的粉尘直接进入发动机管路。另外,由于封闭过程自动完成,避免了滤芯更换过程中人工封闭管道的操作,降低了因人工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其上安装有上述任一种空气过滤系统。
进一步地,工程车辆为挖掘机。
由于空气过滤系统具有上述效果,具有该空气过滤系统的工程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空气过滤系统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空气过滤系统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空气过滤系统实施例中,密封板与密封圈处于接触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空气过滤系统实施例中,密封板与密封圈处于脱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空气过滤系统实施中,压力获取单元与控制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外壳
1A 排气口
2 主滤芯
3 安全滤芯
31 销
4 密封圈
5 压力获取单元
6 弹性部件
7 密封板
8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48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冷热循环系统
- 下一篇:用于神经组织再生的植入组合物、其生产方法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