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收性制品用除臭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95366.7 申请日: 2012-08-17
公开(公告)号: CN102813960A 公开(公告)日: 2012-12-12
发明(设计)人: 韩海星;陈奎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市中科健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L15/46 分类号: A61L15/46
代理公司: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代理人: 孙春玲
地址: 300399 天***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吸收性 制品 除臭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除臭组合物以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吸收性制品用除臭组合物。

背景技术

诸如一次性尿布、卫生巾、等吸收性制品通常用于吸收体液,例如尿液、粪便、阴道分泌物、经血。在吸收这些流体时,吸收性制品包含许多挥发性化合物,其包括脂肪酸(例如异戊酸)、含硫化合物(例如硫醇和硫化物)、氨、胺(例如三乙胺)、酮(例如4-庚酮)、醇和醛(癸醛),它们在吸收制品穿着期间或处置时导致可由这些产物释放出的令人不悦的气味。一旦流体已吸收到吸收制品中,则这些化合物可存在于体液中或者通过化学反应和/或流体降解机理逐渐形成。另外由于与微生物和/或酶接触,所述微生物和/或酶也能够由于诸如腐败降解、酸降解、蛋白质降解、脂肪降解等机理而生成有恶臭的副产物。这些气味能够导致令吸收制品的穿着者和看护着不悦。

作为用于除去这种令人不快的气味的现有技术,如硅胶或膨润土粘土等脱臭剂直接被排泄物浸渍,多孔性脱臭剂的场合,脱臭剂表面被上述排泄物覆盖,不能充分发挥脱臭功能,即存在脱臭效果低的问题。如环糊精由于粒度小包合周围存在的臭气物质而具有除臭功能,但是在使用前的状态下由于空气中的水分环糊精包合了空气中的化合物,导致除臭功能下降。而且环糊精单独使用容易从吸收性物品上脱落。不能充分发挥脱臭功能,即存在脱臭效果低的问题。另外,虽然也公开了使用聚合物作为粘合剂将环糊精的粉末固定在吸收性物品上的情况,但吸收性物品变硬,损坏了其手感。

茶多酚是茶叶中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约占茶叶干重的15~25%.在上个世纪80年代,对茶多酚的研究得到了发展,在医药、日化、轻化、化妆品、食油、油脂、保健的等诸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际上茶多酚中最重要的成分是黄烷醇类的多种儿茶素。茶多酚分子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OH),可终止人体中自由基链式反应,清除超氧离子,茶多酚对超氧阴离子与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消除率达98%以上;茶多酚对细胞膜与细胞壁有保护作用,对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的消除作用十分明显,茶多酚对细菌有广泛的抑制作用,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辐射,具有氧化延缓衰老机理,毒理学研究证实,茶多酚安全、无毒。同时,茶多酚对多种异味具有清除效果。虽然茶多酚作为一种在吸收性制品具有潜力的气味控制剂,其作为气味控制剂应用于一次性吸收性制品领域是已知的,但其粉末状形态、色泽、稳定性、成本及相对较窄的气味控制范围限制了其在吸收性制品中的应用。

本领域内虽然已公开了多种气味控制物质、试剂、技术和体系来抵抗这些令人不悦的气味,但一种安全且具有广泛的气味控制范围、且成本低、添加量小的气味控制剂和体系仍有迫切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维气味控制剂,能够以多种机制以抵抗异味,包括但不限于与产生气味的分子反应并且防止恶臭产生。从而具有广谱的气味控制特性。而且工艺简单、添加量少,便于在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收性制品用除臭组合物,包括茶多酚包合物、粘结材料和气味控制剂。

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茶多酚包合物1-5、粘结材料0.1-1、气味控制剂3-8。

优选的,所述的茶多酚包含物由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反应制成:茶多酚:环糊精1:1-1:10;所述环糊精为β-环糊精或α-环糊精或γ-环糊精中的任何一种。

优选的,所述茶多酚包合物由包括如下重量比的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反应制成:茶多酚:环糊精衍生物1:1-1:10;所述环糊精衍生物为2-羟丙基-β环糊精或2,6-二甲基-β环糊精或葡萄糖基环糊精中的任何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粘结材料是水溶性的或水可分散的。

优选的所述的粘结材料选自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C1~C3烷基取代的纤维素、卡波姆组成中的一种或几种。最好的粘结材料包括羟丙基纤维素类、卡波姆.

优选的,所述的气味控制剂选自沸石、活性碳、淀粉、硅石、活性炭、有机酸及其盐、螯合剂、抗菌剂、吸水性凝胶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的螯合剂包括:

(1)氨基羧酸盐:乙二胺四乙酸盐、N-羟基乙二胺三乙酸盐、次氮基三乙酸盐、乙二胺四丙酸盐、三亚乙基四胺六乙酸盐、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盐、乙二胺丁二酸氢盐、乙醇二甘氨酸、碱金属、铵、以及他们的取代铵盐、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2)氨基磷酸盐: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盐)。这些氨基磷酸盐最好是不含有带6个以上碳原子的烷基或链烯基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中科健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中科健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53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