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应堆反应性测量值的外源修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5976.7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0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胡赟;张坚;赵郁森;周科源;杨晓燕;徐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C17/104 | 分类号: | G21C17/104;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堆 反应 测量 修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反应性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堆反应性测量值的外源修正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反应堆物理启动过程中,堆内通常放置一个外中子源,使得反应堆在次临界状态下建立起足够水平的中子通量密度,以便形成物理启动中子探测系统可测量出的中子计数率。外加中子源在堆芯次临界度较深的情况下,为消除中子测量系统盲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为堆芯反应性测量带来一定麻烦。通常,使用周期法或逆动态法测量反应性。
根据测量得到的计数序列,计算指数增长的周期,根据周期与反应性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反应性的大小,这是使用周期法测反应性的原理。
根据点堆动力学理论推导出反应性逆动态方程,然后由测量的计数序列,根据反应性逆动态方程可计算反应性的大小,这是逆动态法测量反应性的原理。
反应性测量具体原理如下所述。
根据点堆动力学理论,有外源反应堆堆芯在次临界、临界和超临界情况下,瞬态分量消失后,堆芯中子数的变化规律分别为:1)次临界堆芯的中子数将达到一个稳定状态;2)临界堆芯的中子数水平线性增加;3)超临界堆芯的中子数按指数形式增长。超临界堆芯中子数的增长周期与无源超临界时的相同,只取决于正反应性大小,与外源的存在无关。点堆动力学方程组如(4)式:
式(4)中,Λ为中子代时间,S表示有效外中子源强,ρ表示反应性,ωj为倒时方程的根。
同样,根据点堆动力学方程组(4),可以推导得到式(5)所示的反应性逆动态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59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可拆卸外置Tuner扩展模块的数字显示器
- 下一篇:轴齿轮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