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被动调Q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6175.2 | 申请日: | 2012-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3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吴砺;凌吉武;贺坤;韩晓明;任策;刘国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063 | 分类号: | H01S3/063;H01S3/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11375 | 代理人: | 张辉 |
地址: | 35000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被动 激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被动调Q激光器。
背景技术
LD泵浦被动调Q激光器是获得高重复频率、大峰值功率、窄脉冲激光输出的重要技术。在中小功率固体激光器件中,被动调Q技术以其价格低廉、运转可靠和结构简单等优点而获得了广泛应用,其身影遍布了医疗、打标、光纤激光和测距等各个应用领域。随着激光设备逐渐向着小型化和便携式的方向发展,如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对其中的被动调Q激光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增强设备在现场的持续工作能力,要求其中激光器的功耗尽量低,而为保证其较高的性能,又要求激光器的输出频率尽量高。从被动调Q的原理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确定的激光器这两个要求是互相矛盾的。一般人们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平衡和优化激光器,一是开发性能更加优良的调Q晶体或激光介质;二是优化激光器参数,如晶体的掺杂浓度、饱和吸收体的初始透过率、介质长度等参数。这两种传统的解决思路皆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被动调Q激光器,既提高了重复频率,又降低了泵浦阈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被动调Q激光器,包括泵浦源、泵浦耦合系统、激光增益介质和可饱和吸收体,泵浦源发出泵浦光经泵浦耦合系统进入激光增益介质,可饱和吸收体置于激光增益介质后面,所述激光增益介质为一喇叭状波导结构晶体,靠近可饱和吸收体一端为大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喇叭状波导结构晶体外侧面均镀有对激光增益介质吸收泵浦光而产生的荧光高反的介质膜。
进一步的,所述喇叭状波导结构晶体为圆形喇叭状、方形喇叭状或多边形喇叭状。
进一步的,所述喇叭状波导结构晶体外侧面均粘接有散热块。
进一步的,所述喇叭状波导结构晶体靠近泵浦耦合系统的一面镀有对泵浦光增透同时对工作激光高反的介质膜,靠近可饱和吸收体的大端面镀有对工作激光增透的介质膜;可饱和吸收体的出射端面镀有对工作激光部分反射的介质膜。
优选的,所述泵浦源为LD泵浦激光器。
优选的,所述泵浦耦合系统为耦合透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类波导结构的激光增益介质,将其产生的荧光尽可能多地反射到被动调Q晶体上,以降低泵浦阈值,同时提高被动调Q的激光脉冲频率和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典型LD端面泵浦被动调Q激光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被动调Q激光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被动调Q激光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激光增益介质及散热块横截面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激光增益介质及散热块横截面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激光增益介质及散热块横截面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1、LD;2、耦合透镜;3、可饱和吸收体;4、激光增益介质;5、喇叭状波导结构晶体;6、散热块;S、外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未经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61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编码器的防甩出磁环结构
- 下一篇:防爆LED荧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