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雾净化空调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6465.7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3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申进仓;郭望望;蔡俊杰;吴锐;李丽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首龙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李宗虎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空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含液滴气体进行分离的空调设备,特指一种具有对油雾或液滴空气净化、回收功能的油雾净化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许多领域都有含油液滴产生,例如:铝板轧制中轧制油所形成的油雾, 占轧制油消耗量的40%以上;空调环境下的各种机械加工中所产生的油雾、乳化液液滴成为室内空气主要污染源;目前,气体中分离液滴的常规方法主要有冷凝式、旋风式、过滤器分离等,现有技术多采用单级或多级分离方法的以提高气液分离效率。其中旋风流体分离装置对于微小液滴的净化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油雾净化空调装置,该装置将多种气液分离方法与空调装置有效组合,实现了液滴净化功能与空调制冷功能互补,改善液滴回收、空气净化效果,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空调热交换效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雾净化空调装置,包括设置在室外的空调冷凝器,在室内还设有进气口、送风机、旋风锥管蒸发器、过滤器和回收槽,送风机设置在进气口与旋风锥管蒸发器的进口之间,旋风锥管蒸发器下端的出口处设有过滤器,过滤器上的液体排放口与回收槽相连;
所述的旋风锥管蒸发器由旋风分离器和蒸发管组成,在旋风分离器上端设有溢流口,旋风分离器的外部设有保温层,旋风分离器下端为锥管体,蒸发管设置在锥管体上,蒸发管两端设置的端口通过连接管与外部空调冷凝器的对应管路相连,混合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在离心力、重力作用下,干净空气经溢流口排出,液滴在锥管体内壁区域富集、长大,旋风锥管蒸发器作为空调制冷单元对液滴富集后的空气进行冷却,净化后的冷空气从锥管体底部经过过滤器后排出,含油液滴通过回收槽收集。
所述的蒸发管密封设置在锥管体的箱体壁内,蒸发管两端设置的端口依次穿过锥管体的箱体壁和保温层并通过连接管与外部空调冷凝器的对应管路相连。
所述的蒸发管螺旋状设置在锥管体的内壁上,蒸发管两端设置的端口依次穿过锥管体的箱体壁和保温层并通过连接管与外部空调冷凝器的对应管路相连。
所述的蒸发管沿锥管体母线方向设置在锥管体的内壁上,蒸发管两端设置的端口依次穿过锥管体的箱体壁和保温层并通过连接管与外部空调冷凝器的对应管路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该技术方案是利用旋风分离原理,在旋风分离器锥管段的液滴富集区,其中大液滴与锥管内壁碰撞后在内壁形成形成液膜。小液滴与内壁碰撞并被液膜俘获。本装置进一步将旋风分离锥管体与空调的蒸发器一体化结构设计,从而在低温环境下,不仅促进锥管中液体蒸汽进一步冷凝、形成液滴的聚集和长大;锥管局部低温使液体的黏度的增加,更利于液膜的形成、高效俘获细小液滴,使液滴净化效果优于常规旋风分离器。收集的液体依靠重力流进回收槽,在锥管尾部安装过滤器,对排出的冷空气进一步过滤。与普通空调相比,在本装置中的,旋风分离器锥管体内壁作为空调的蒸发器,锥管蒸发器不仅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锥管体内部强烈气体涡流可实现更高的热交换效率,较小的气阻,可减小压缩机和换热风机的能耗。
其二、本装置采用旋风分离器锥管蒸发器仅对锥管壁附近的液滴富集区局部冷却降温,被净化并冷却后的气体经旋风分离器上端溢流口排出,通过大量试验计算证明: 97%以上的干净气经旋风分离器直管段的溢流口排出,不与锥管蒸发器进行热交换,也就不消耗冷能。本装置在实现气液分离过程中,实现空气净化与空调制冷互补,对冷能利用率高,损失小,空调制冷能力仅依照空调温度调节的需要配置,不会因增加空气净化功能额外增加制冷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旋风锥管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蒸发管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蒸发管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蒸发管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进气口,2、送风机,3、溢流口,4、保温层,5、旋风锥管蒸发器,5-1、旋风分离器,5-2、锥管体,5-3、进口,5-4、出口,6、过滤器,7、回收槽,8、空调冷凝器,9、压缩机,10、蒸发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首龙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洛阳首龙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64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业车辆的发动机防超速控制装置
- 下一篇:角码组框式单元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