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雷达回波脉冲参数测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6878.5 | 申请日: | 2012-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8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冷建明;王勤果;张昌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G01R29/02 |
代理公司: | 成飞(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郭纯武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雷达 回波 脉冲 参数 测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飞行器外弹道测量设备中,对二次雷达回波脉冲进行时域波形重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脉冲参数精确测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天器靶场发射试验中,二次雷达配合地面雷达站共同完成飞行器的测量测控任务,是飞行器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二次雷达装箭前,测试系统必须对二次雷达转发脉冲信号作精确的时域分析,包括脉冲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几十ns量级)、脉冲宽度、脉冲到达时间、脉冲时延以及由脉冲参数反映的二次雷达功率等,这就需要对脉冲进行时域重构并完成其精确参数测量。如图3所示为目前采用的靶场测试方法,是完全依靠在测试厂房接入信号源、示波器、耦合器、功率计、时间间隔测试仪等专用仪器测量二次雷达参数。在测量脉冲参数时,需要首先将待测二次雷达射频回波脉冲,经检波器检波得到视频脉冲,然后通过示波器观察视频脉冲,人工判读脉冲上升时间、下降时间、脉冲宽度以及脉冲占空比等参数;测量脉冲功率时,则利用耦合器获得部分射频脉冲能量,通过功率计读出射频脉冲平均功率,然后结合耦合器耦合度、示波器读出的脉冲占空比,通过人工计算出二次雷达脉冲峰值功率;而脉冲到达时间、飞行器距离参数则完全依赖时间间隔测试仪测量。因此,现有测试方法存在周边测试设备繁多、连接复杂、测量操作繁琐、测量结果需通过人工计算判决等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测试方法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可靠、测量精确,不依赖通用仪器,对二次雷达回波脉冲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二次雷达回波脉冲参数测量的方法来达到,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利用对数放大器的信号强弱检测功能,对来自二次雷达的回波脉冲进行检波,以获取视频脉冲信号;视频脉冲经信号调理电路放大,再转换成差分信号后,进入高速A/D转换器进行A/D采样,A/D采样数据进入FPGA检测触发脉冲同步信号,由FPGA内部计数器计算触发脉冲和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钟个数,通过该时钟数获取飞行器距离参数,同时将A/D采样数据编码组帧,采样数据经编码组帧后通过cPCI总线,提交到计算机分析处理软件,解算脉冲功率和飞行器距离参数,测量二次雷达回波脉冲的各项参数,并将测量得到的时域波形重构到人机界面显示参数输出。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高速A/D、cPCI总线和软件处理相结合,对二次雷达脉冲回波脉冲进行时域恢复并完成其参数精确测量的方法。采用对数放大器完成信号检波、信号调理,利用高速A/D采样量化脉冲视频信号,采样数据经编码组帧后通过总线提交给测量分析软件,通过软件相关算法完成脉冲幅度PA、上升时间τ1、下降时间τ2、脉冲宽度PW、到达时间TOA、峰值功率P以及飞行器距离R等参数的实时测量,将其时域波形重构到人机界面显示。减少了示波器、功率计、时间间隔测试仪等通用仪器的使用,极大地简化了靶场地面系统设备配置和繁杂的测试过程,提高了靶场发射试验工作效率,提高了测试的方便性。
在脉冲波形重构过程中,本发明利用对数放大器的信号强弱检测功能完成回波脉冲的检波得到视频脉冲信号,该视频脉冲进行高速采集后再由计算机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处理,实现脉冲的波形重构及多种参数精确测量,操作简单,无需复杂繁琐的人工操作,启动设备,即可实时测量二次雷达的距离参数、脉冲参数,并自动记录上述参数的变化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对二次雷达回波脉冲进行测量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对脉冲参数进行测量的数学模型。
图3是现有技术对二次雷达回波脉冲进行测量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根据本发明,首先对二次雷达射频回波脉冲进行检波,利用对数放大器的信号强弱检测功能完成信号检波,获得视频脉冲;采用压摆率达到2.5V/ns的运算放大器将放大后的视频脉冲转换成差分信号,采用300MHz工作时钟的高速A/D对差分信号进行采样,通过A/D编码量化后进入FPGA做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68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漏水酸式滴定管
- 下一篇:一种踏步机耐久性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