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8010.9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9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叶春;高潮彬;龚福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掌握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5/04 | 分类号: | F25B15/04;F25B27/02;F28F19/01;F28F19/02;F28F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氨水 吸收 制冷机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机的发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剂主要包括发射器、分凝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为了获得高浓度的氨蒸汽,提高制冷机的效率,在发生器和分凝器之间还设置有精馏器,精馏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发生装置主要依靠燃气,燃油作为热源,虽然节省电能,但仍然使用一次性能源,而且制冷效率相对较低,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而且热利用率高,可提高换热效率和整机热力系数的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发明的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相对两侧面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外壳内设有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之间设有肋片传热管,且肋片传热管的上、下两端穿过上分流板和下分流板,所述外壳内壁设有过滤网层,外壳上部侧面设有浓溶液入口,外壳底部设有稀溶液出口,所述上分流板的上表面相邻两肋片传热管之间设有折流板,肋片传热管上端部内设有布膜器,肋片传热管的外壁设有活性碳层。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层为不锈钢网。
作为优选,所述肋片传热管为交错方式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利用废弃能源,降低了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行成本,节约能源,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率,外壳内壁设有过滤网层,防止烟气内的固体颗粒对肋片传热管产生冲击,降低肋片传热管的使用寿命,肋片传热管的外壁设有活性碳层,防止烟气内的腐蚀气体腐蚀肋片传热管,影响制冷机的使用寿命,肋片传热管上端部内设有布膜器,实现了驱动热源气体在肋片传热管外流动、溶液在管内由上而下呈薄膜流动的传热方式,提高了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外壳;2、上分流板;3、下分流板;4、肋片传热管;5、浓溶液入口;6、稀溶液出口;7、过滤网层;8、布膜器;9、折流板;10、活性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的余热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相对两侧面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外壳1内设有上分流板2和下分流板3,上分流板2和下分流板3之间设有肋片传热管4,且肋片传热管4的上、下两端穿过上分流板2和下分流板3,所述外壳1内壁设有过滤网层7,外壳1上部侧面设有浓溶液入口5,外壳1底部设有稀溶液出口6,所述上分流板2的上表面相邻两肋片传热管4之间设有折流板9,肋片传热管4上端部内设有布膜器8,肋片传热管4的外壁设有活性碳层10,所述过滤网层7为不锈钢网,所述肋片传热管4为交错方式排列。
微型燃气轮机排放的尾气从烟气入口通入发生装置换热部分,与肋片传热管4中自上而下的浓氨溶液进行换热,产生大量的氨蒸汽并带有少量的水蒸气,蒸汽经填料和折流板9多次折流,然后从外壳1顶部的氨蒸汽出口排出,同时产生稀氨溶液从稀溶液出口6排出,经过换热的尾气,从烟气出口排出,浓溶液从浓溶液入口5进入发生装置,经折流板9和填料多次折流向下流,在向下流的过程中被上升的蒸汽气流加热,部分氨蒸汽并发生少量的氨蒸汽上升气流被冷却,有少量水蒸气凝结,随浓溶液向下流,浓溶液在上分流板2处被分流,从多跟肋片传热管4向下流与烟气进行换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掌握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掌握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80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风扇护罩
- 下一篇:信息分发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