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肉鱼刺分离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98859.6 申请日: 2012-08-21
公开(公告)号: CN102986818A 公开(公告)日: 2013-03-27
发明(设计)人: 刘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 刘建明
主分类号: A22C25/16 分类号: A22C25/16
代理公司: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代理人: 翁坚刚
地址: 213000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鱼肉 鱼刺 分离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水产加工中的鱼肉和鱼刺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鱼类食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尤其适宜老人、幼儿和病人食用。鱼类中蛋白质的含量15%~20%,属优质蛋白质,鱼肉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软,水分含量多,肉质鲜嫩,容易消化吸收。鱼类组织中有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胶原蛋白和粘蛋白,当煮沸后成为溶胶,冷却后成为凝胶,这就表现为鱼汤自然冷却后凝成乳白胶冻样状。鱼类含有一种含硫氨基酸叫牛磺酸,它能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有利防治动脉硬化。牛磺酸能促进婴儿大脑发育,提高眼的暗适应能力。因此牛磺酸现已作为婴儿食品中营养物,如婴儿配方奶粉里使奶粉营养更接近母乳。鱼类脂肪低,含量在1%~10%。大部分鱼只含有1%~3%的脂肪,如大黄鱼、小黄鱼、胖头鱼等。有些鱼如草鱼、鲤鱼、带鱼、平鱼脂肪含量在5%~8%。但有个别的鱼如鳊鱼脂肪含量可达15%。一般鱼类脂肪含量少,供热能低,所以鱼是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是比家禽、家畜都要优越的动物性食物。俗话说吃四条腿的(猪、牛)不如吃二条腿的(鸡、鸭),吃二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鱼类),表明了鱼类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众所周知,鱼类大多体内都有鱼刺,尤其一些常见的淡水鱼的肉间的刺更多,不管是人们日常食用还是加工鱼肉产品,鱼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食用。有很多人都想吃鱼,但是又怕吃鱼被鱼刺卡在消化道中而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因此失去了很多吃鱼的机会。像老人和幼儿一类需要吃鱼的人群,由于缺乏吃鱼吐鱼刺的能力,因而吃鱼时需要先将鱼肉和鱼刺分离。为了满足更多人吃鱼的需求,有越来越多的鱼被加工成鱼肉产品,而在将鱼肉加工成便于食用的产品时,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将鱼肉和鱼刺分离。分离鱼肉和鱼刺的方法包括采用手工去鱼刺,这不仅费时费力,还去刺不干净,不便于工业化生产。

中国专利文献CN2483956Y(专利申请号:01235878.9)公开了一种“辊轮挤压滚筒式采鱼肉机”,在其说明书第2页最后一段中的第5行至第7行记载了:“位于机架1中部的多孔滚筒15通过螺栓41固定在轴14上,其中部靠前端装有链轮36,轴14由滚动轴承副47支承,滚动轴承副47固定在机架1内。”由此可见,该文献采用链轮传动形式,使得结构较为复杂,链条之间有交叉而产生噪音。使用时,鱼骨、皮容易附着在多孔滚筒15上,缺少将鱼骨、皮从多孔滚筒15上剥离下来的装置,需要人手工将鱼骨、皮从运行中的多孔滚筒15上拿下,稍有不慎就容易将手卷进多孔滚筒15与环形帆布带16之间,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对多孔滚筒15的安装和拆卸需进入多孔滚筒15内,不便于操作;安装时容易对多孔滚筒15内部造成污染,带来食品安全隐患;拆卸时多孔滚筒15内残留的鱼肉容易弄脏操作者的衣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能使鱼肉鱼刺分离的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肉鱼刺分离装置,包括机架和均设置在机架上的驱动装置、传动机构、采肉装置、挤压装置、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

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鱼皮剥离装置。机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的前侧板、中隔板和辊筒支撑板。前侧板坐落并固定在底板的前端部位上。中隔板坐落并固定在底板的前后向的中部偏前部位上。辊筒支撑板有2块。2块辊筒支撑板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辊筒前支撑板和辊筒后支撑板。辊筒前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前侧板的左侧面的中上部上,辊筒后支撑板固定连接在中隔板的左侧面的中上部上,且辊筒前支撑板和辊筒后支撑板所处的上下位置相同。驱动装置设有轴线沿前后向设置的动力输出轴和固定设置在动力输出轴的前端头上的动力输出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轴线均沿前后向设置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一工作轴、轴承组件、第二传动齿轮、第二工作轴、后轴承组件和前轴承。轴承组件设置在中隔板上且位于中隔板后侧,第一工作轴由其前后向的中部通过轴承组件转动连接在中隔板上。第一传动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工作轴的后端头上,且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采肉装置设置在中隔板的前侧。采肉装置包括轴线均沿前后向设置的连接盘和从前方固定连接在连接盘上的主筒体。连接盘固定连接在传动机构的第一工作轴的前端头上。主筒体整体呈圆柱壳状的筒体。主筒体的筒壁上均匀分布有贯穿其筒壁的采肉孔。采肉孔的孔径为1毫米至8毫米,相邻采肉孔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至20毫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明,未经刘建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88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