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剪刀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9598.X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3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刘建路;李图学;牛强;杨虎成;谭成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35/00 | 分类号: | B23D3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剪刀臂装置。
背景技术
飞剪作为轧钢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主要用于在运行中的轧件的切头、碎断、倍尺分段等处理。其中,切头是指轧件前端需要被飞剪切除的部分,切头或碎断后的轧件可称为切废。由于轧件头部温度低硬度高或形状不规则,轧件的切头处理主要是为了使轧件能顺畅的被下游轧机咬入,然而,由于高的生产率需求下,轧件的轧制速度越来越快,在粗轧后,轧件就具有了较高的运行速度,此时,经飞剪剪切下的切头在该初速度和惯性作用下,能往前飞行较长一段距离,冲入后方的导槽中,造成严重的卡钢事故,使得整条轧制线停产,降低生产效率和增加能源消耗。现有的处理方法,往往是将后导槽尽量往后移,以及在导槽底部的适当位置开孔、增加挡块等,以使切头能掉出导槽。但以上处理方法,一方面,使得导槽与飞剪间距加大,轧件在高温时由于较软,在没支撑情况下易弯曲,遇到阻力时就会造成堆钢;另一方面,由于轧件规格较多以及剪切情况不定等,导槽底部的开孔位置等难以确定,也使得轧件的切头或切废掉出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先压下切头的飞剪刀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飞剪刀臂装置,包括刀座,刀座上通过压板固定有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上还固定有预压块,预压块位于上刀臂刀座旋转方向的一侧,当刀臂旋转进行剪切时,首先预压块接触轧件,将轧件前端需要切除的部分预先向下压弯,然后刀片再接触并剪切轧件。
为了便于更换预压块,所述预压块为可更换的,其位置可上下调节。
本发明通过该简单的预压下方法和刀臂装置,有效避免了轧件的切头或切废掉入后导槽中,避免造成卡钢事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也使得后导槽与飞剪间距可保持较短,且后导槽制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回转剪飞剪刀臂装置示意图。
图2是飞剪刀臂回转剪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飞剪刀臂装置,包括刀座1,刀座上通过压板3固定有刀片2,刀座上还固定有预压块4,预压块位于上刀臂刀座旋转方向的一侧,剪切时,预压块4由于在上刀臂旋转方向的一侧,比刀片2预先接触轧件,首先,将轧件头部向下压,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和速度,使得轧件前端需要切除的切头部分向下弯曲并往下运行,然后,刀片2再接触并剪切断轧件,此时由于剪切下的切头运行方向为斜向下,从而避免了剪切下的切头在惯性作用下飞入后导槽中。同时,后续轧件由于下刀片的支撑和拉钢剪切,轧件仍可保持平直,并不影响剪切质量。
当然预压块4与刀座1也可以为一整体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95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气分配器的可调节密封分配阀
- 下一篇:主、副箱结构的轻型汽车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