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的闹钟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0519.2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6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一伦;徐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4G1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唐华明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闹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闹钟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手持终端设备(如手机、个人数字处理设备等)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用户对手持终端的易用性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
例如手机等很多手持终端设备上目前都配置了触摸屏。用户在使用触屏手持终端设备时,有时会遇到下面的情况,现在很多用户都用手机作为早上起床的闹钟,一般卧室的光线比较昏暗,闹钟响的时候用户通常都需先拿起手机去看手机屏幕,这个过程很令人厌烦,且可能对眼睛有较强刺激,而且基于触摸屏或按键来操作解除闹钟和延时也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闹钟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以简化电子设备闹钟控制的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闹钟控制方法,可包括:
在电子设备的闹钟被触发后检测非接触式行为,
其中,所述非接触式行为包括声音和/或非接触式动作;
将所述检测到的非接触式行为与至少一种标准模型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按照与匹配成功的标准模型相对应的闹钟控制方式,对所述电子设备的闹钟进行控制。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检测到的非接触式行为与至少一种标准模型进行匹配,包括:将所述检测到的非接触式行为对应的行为参数,与至少一种标准模型对应的标准行为参数进行匹配,若所述检测到的非接触式行为对应的行为参数,与所述至少一种标准模型中的其中一种标准模型对应的标准行为参数之间满足预设规则,则确定所述检测到的非接触式行为,与所述其中一种标准模型匹配成功。
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电子设备的闹钟被触发后检测非接触式行为,包括如下方式的至少一种:在电子设备的闹钟被触发后利用摄像头检测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在电子设备的闹钟被触发后利用拾音装置检测周围声音、在电子设备的闹钟被触发后利用距离感应器检测运动物体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或距离变化情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在电子设备的闹钟被触发后利用摄像头检测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则所述将所述检测到的非接触式行为对应的行为参数,与至少一种标准模型对应的标准行为参数进行匹配,若所述检测到的非接触式行为对应的行为参数,与所述至少一种标准模型中的其中一种标准模型对应的标准行为参数之间满足预设规则,则确定所述检测到的非接触式行为与所述其中一种标准模型匹配成功,包括:
确定出利用摄像头检测到的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所对应的运动方向,将确定出的所述运动方向,与至少一种第一类标准运动轨迹模型进行匹配;若确定出的所述运动方向,与所述至少一种第一类标准运动轨迹模型中的其中一种标准运动轨迹模型对应的标准运动方向的偏差小于或等于阈值m1,则确定所述检测到的运动轨迹,与所述其中一种第一类标准运动轨迹模型匹配成功;
或者,确定出利用摄像头检测到的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所对应的图形,将确定出的所述图形,与至少一种第二类标准运动轨迹模型进行匹配;若确定出的所述图形,与所述至少一种第二类标准运动轨迹模型中的其中一种标准运动轨迹模型对应的标准图形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阈值m2,则确定所述检测到的运动轨迹与所述其中一种第二类标准运动轨迹模型匹配成功;
或者,确定出利用摄像头检测到的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所对应的运动速率,将确定出的所述运动速率,与至少一种第三类标准运动轨迹模型进行匹配;若确定出的所述运动速率,与所述至少一种第三类标准运动轨迹模型中的其中一种标准运动轨迹模型对应的标准运动速率的偏差小于或等于阈值m3,则确定所述检测到的运动轨迹,与所述其中一种第三类标准运动轨迹模型匹配成功;
或者,确定出利用摄像头检测到的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所对应的运动速率,将确定出的所述运动速率,与预置的一种第三类标准运动轨迹模型进行匹配;若确定出的所述运动速率,大于、等于或小于所述预置的一种第三类标准运动轨迹模型对应的标准运动速率,则确定所述检测到的运动轨迹,与所述预置的一种第三类标准运动轨迹模型匹配成功;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0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装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带压模机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