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术土传病害的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0663.6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1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田薇;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术 病害 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白术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白术土传病害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土传病害是指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属根病范畴。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其中以真菌为主,分为非专性寄生与专性寄生两类。非专性寄生是外生的根侵染真菌,如腐霉菌引起苗腐、猝倒病,丝核菌引起苗立枯病。专性寄生是植物微管束病原真菌,如尖孢镰孢、黄萎轮枝孢等引起苗的萎蔫、枯死。根病的严重程度受根端分泌物成分和浓度的左右。因此,抑制根围系统病原物是保护根系并进行土传病害防治的基础。
白术为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生产中忌地性极强,有严重的连作障碍现象,生产上为降低白术田间死亡率往往实行轮作制度,同一块土地上五年内决不重复种植白术,并且对前作植物要求严格,不能为马铃薯、玄参、芍药、桔梗、太子参、附子、地黄等多种植物。更有甚者,为降低发病死亡率,往往砍林开地种植白术,不但造成资金和人力耗费,而且也直接影响森林覆盖率,造成土地和生态资源浪费。构成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土传病害,重茬地白绢病、根腐病发病率可达40% ~50%,甚至引起绝收,威胁主产区白术生产的持续性发展,同时制约着有限土地的有效利用,进而严重影响了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防治白术土传病害,进而克服忌地问题,缩短土地资源再生周期,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白术生产中应对土传病害的主要方式有:一、选育优良品种,但是这种表型选育的盲目性,加上可利用的抗性品种资源少、选育时间长、耗资大、抗病品种易出现退化现象等,使得抗性品种的培育推广进展缓慢,至今还未能形成大规模应用;二、采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这一方法不仅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增强,而且残毒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同时也极大的影响到白术品质;三、改良土壤微生物环境,增施多效有机菌肥、生物有机肥等,但是,生物菌肥价格比较昂贵,生物有机肥的氮磷钾养分不能及时供应作物的营养需求。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防治白术土传病害的目的,但是,往往也会伴随有农药残留超标、土壤病源菌增加等诸多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植物化感作用防治一种白术土传病害的防治方法,所述防治方法采用共生植物野菊来对白术土传病害进行防治,其栽植方式为下列之一或二种以上任意组合:间种、套种、轮种。
优选地,在一块田中,按不同行比进行白术与野菊间种,白术种植1~4行,间种野菊1~4行,白术与野菊之间的行距为20~40cm,白术行距20~40cm,株距15~25cm,野菊行距20~40cm,株距15~20cm。
优选地,在一块田中,按行比4~10:1进行白术与野菊套种,白术与野菊之间的行距为20~40cm,白术行距20~40cm,株距15~25cm,野菊行距20~40cm,株距15~20cm。
优选地,在前茬为野菊的田中,进行白术的轮种,白术行距20~40cm,株距15~25cm。
优选地,在前茬为栽种一年野菊的田中,进行白术的轮种,白术行距20~40cm,株距15~25cm。
优选地,所述野菊为小黄菊或小白菊。
本发明采用生态种植的方法,将白术与野菊混植,实行有计划的轮作倒茬、间作套种,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来防治白术土传病害,解决了白术生产上为防治病虫害而施用农药所造成的农药残留问题,生产上有效的减少了白术白绢病、根腐病的发病率,达到了绿色、安全的生产效果。同时,也为野菊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白术与野菊间种方式栽植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白术与野菊套种方式栽植的示意图。
图中:o表示白术,y表示野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所述白术采用育苗移栽法种植,所述野菊采用扦插种植。
实施例1
一种白术土传病害的防治方法,所述防治方法为将白术与野菊混植,利用野菊的化感作用对白术的土传病害进行防治,其采用的栽植方式为间种,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06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电流检测装置的涂布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光伏组件清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