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集沼气的化粪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0994.X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6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许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春雷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633 安徽省合肥市龙岗综***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集 沼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粪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城镇小区以及农村中小户型的收集沼气的化粪系统。
背景技术
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个容积为1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天只需投入相当于4头猪的粪便发酵原料,便可产生足够一家3~4口所用的电灯、做饭等等所需沼气。沼气除了可以用于家庭之外,还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中以便产生农机动力。而沼气的收集对能源缺乏的我国来说意义重大。沼气的原料一般为人畜的排泄物等粪料,沼气的收集有利于这些粪料的再利用,且可以改善农村的环境和面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是,传统的收集沼气化粪系统存在结构复杂、造价高等问题,仅仅只适合于居住点的居民共同使用,不能迁移,一旦居民点搬迁之后,化粪系统所在地的土地便会荒废,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而且,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多为散户型,统一的定居点很少,因此没有必要建立传统的收集沼气化粪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较低、迁移方便,且可以适用于城镇小区中以及农村中小户型中的收集沼气的化粪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收集沼气的化粪系统,包括进料管、多个化粪桶、连接管、沼气收集管、以及沼气储气罐;
所述进料管设置有用于储水以隔离气味的U型盛水弯管,其一端为入口,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化粪桶上;
相邻所述化粪桶之间通过设置在侧壁上的连接管相互连通,每一所述连接管上均设置有用于允许和阻止粪料在化粪桶之间流通的阀门;
每一所述化粪桶均通过设置在其顶部的沼气收集管连接至所述沼气储气罐,且其底部均设置有出粪口,所述出粪口上设置有密封盖。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在一所述化粪桶的出料口,另一端连接在另一所述化粪桶的进料口,所述出料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进料口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化粪桶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化粪桶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的所述入口设置为漏斗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化粪桶的出料口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化粪桶的高度的三分之二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沼气收集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化粪桶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沼气储气罐上,所述出气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化粪桶和所述沼气收集管的数量均为六个。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和所述阀门的数量均为八个。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由于在进料管上设置有U型盛水弯管,因此向化粪系统注入粪料完毕后再向U型盛水弯管内注入水,可以隔离气味,避免化粪系统周围的环境受到污染。2、本发明的一化粪桶的出料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另一化粪桶的进料口的水平高度,而进料管的另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化粪桶的出料口的水平高度,因此粪料不会形成倒流现象。3、本发明的相邻化粪桶之间由于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因此,当粪料较多时,打开全部阀门便可以将全部化粪桶投入使用;当粪料较少时,可以关闭部分阀门,只使用其中几个化粪桶,因此节省了化粪桶的使用次数,提高了化粪桶的使用寿命。4、本发明由于在每一化粪桶的底部均设置有出粪口,因此可以及时清理每一化粪桶中的发酵后的粪料。5、本发明由于在每一连接管上均设置有阀门,因此当化粪系统中出现堵塞现象时,可以关闭其他阀门,及时清理出被堵塞的化粪桶。6、本发明中的化粪系统由于由若干单个化粪桶组成,因此便于化粪系统的迁移。本发明的收集沼气的化粪系统的结构简单、造价低、迁移方便,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在城镇小区中以及农村中小户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收集沼气的化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中的按照A路径使用、按照B路径使用、以及按照C路径使用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春雷,未经许春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09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