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息显示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1140.3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3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胤立;刘新宇;曾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M1/27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息 显示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消息显示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消息作为手机的标准应用,是人们联络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主要包括一对一消息和单向群发消息。对于一对一消息,目前很多智能手机使用单独会话页面的方式来显示本机用户发送和接收的短信消息,也就是说,该单独会话页面中包括了本机用户与一个联系人(一个手机号码)的往来消息。而对于单向群发消息,如图1所示,是本机用户将消息一次发送给多个联系人,对于单向群发消息的显示,一种是将一次群发信息归组在一起作为一条消息显示给本机用户,另一种是针对每个收件人列出该群发消息。
现有的消息显示方案存在明显的缺点,即在消息显示时,用户与联系人的单独会话与群发消息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例如,如果用户发出了一条群发消息,该群发消息的收件人针对该群发消息进行了回复,那么这条回复的消息就会显示在用于与该联系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这会造成上下文不连贯,给用户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消息显示方法及装置,其能够将群发消息与单独会话关联起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消息显示方法,包括:
查询用户发出的群发消息的发送时间和收件人;
根据所述发送时间将群发消息显示在用户与每个收件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
本方案根据群发消息的发送时间将群发消息插入到用户与每个收件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这样就将群发消息与单独会话关联起来,使得用户在与某个联系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就可以看到群发消息,为用户查看消息提供了便利,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根据所述发送时间将群发消息显示在用户与每个收件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的步骤包括:
对收件人进行判断:是否存在用户与该收件人的单独会话,若是,根据所述发送时间将群发消息显示在用户与该收件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该方案避免了冗余会话的产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通过链接引用的方式将群发消息显示在用户与收件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该方案避免了信息冗余,节省了空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
在用户与收件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显示群发消息的状态。该方案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群发消息的状态包括:发送中、已发送、已读或发送失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
在用户与收件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突出显示群发消息。该方案可以防止误操作。
一种消息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查询用户发出的群发消息的发送时间和收件人;
根据所述发送时间和收件人查询用户接收的消息,将接收的消息中的每个收件人在发送时间之后第一次回复的消息显示在群发消息的会话页面中。
本方案将群发消息的收件人回复的消息显示在群发消息的会话页面中,从而也可以实现将群发消息与单独会话关联起来。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消息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查询模块,用于查询用户发出的群发消息的发送时间和收件人;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时间将群发消息显示在用户与每个收件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每个收件人进行判断:是否存在用户与该收件人的单独会话,若是,根据所述发送时间将群发消息显示在用户与该收件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通过链接引用的方式将群发消息显示在用户与收件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用户与收件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显示群发消息的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群发消息的状态包括:发送中、已发送、已读或发送失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用户与收件人的单独会话页面中突出显示群发消息。
本发明提出的另一种消息显示装置,包括:
第二查询模块,用于查询用户发出的群发消息的发送时间和收件人;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查询用户接收的消息,根据所述发送时间和收件人查询用户接收的消息,将接收的消息中的每个收件人在发送时间之后第一次回复的消息显示在群发消息的会话页面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11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承套圈防尘槽加工工艺
- 下一篇:地毯平展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