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01975.9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1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乐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63813 河南省驻马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养蝎方法。
背景技术
蝎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用全蝎配成的中药处方有100多种,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的动物药材。同时,蝎子还可以制成具有保健价值的全蝎食品和滋补品。
由于蝎子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其消费量逐年加大,人工养蝎也越来越多,日趋规模化。由于蝎子喜阴暗,在现有的蝎子养殖场中,大多采用盒、盆、箱,甚至土窑作为饲养容器,同时,在饲养容器内放置瓦片、碎砖石等制造蝎子喜好的缝隙或洞穴。
但是,当饲养容器中蝎群的密度过大,栖居环境发生紧张时,会引起蝎群的自疏作用,即通过群内的相互制约作用,来降低种群的密度,以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蝎群内部会发生同类相残现象,主要表现为大蝎食小蝎、壮蝎食弱蝎、正常蝎食正在蜕皮中的蝎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母蝎残食刚出生的仔蝎。为了避免因蝎群密度过大引起蝎群的自疏作用,就需要养殖户对蝎群进行分群以降低其密度,通常的方法为增大饲养容器的容积或增加饲养容器的数量。这些方法都会导致需要养殖户扩展养殖场的场地规模,也就增大了养蝎的投资成本。
其次,使用现有的饲养容器时,由于蝎子实际上是生活在饲养容器中瓦片、砖石的缝隙中,在对环境湿度进行调节时,瓦片、砖石缝隙中的湿度的变化存在很长的滞后时间,所以很难对湿度进行准确控制。又因为蝎子的多种疾病都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因此对于刚刚开始养殖蝎子的养殖户而言,蝎子的养殖难度很大。
再次,传统养蝎方法,母蝎经受孕后在集体蝎窝内使其内部的受精卵进行胚胎发育,经过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将待产的母蝎挑出放进制作的单杯蝎窝内进行生产。在待产的母蝎生产时,需要在特定的时期将其由集体蝎窝中分离到单杯蝎窝中,而过早将待产的母蝎分离极易造成流产、死胎或早产的情况发生,还意造成待产的母蝎死亡;而过晚将待产的母蝎分离就容易使母蝎将蝎卵产在集体蝎窝中,因集体蝎窝中高度密度温度等原因造成蝎卵死亡,饲养成活率较低,从而使得养殖难度较高。
由以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蝎方法,能够在实现控制蝎群规模,防止引起蝎群的自疏作用的前提下,降低养殖难度,减少所占用的场地,减小投资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实现控制蝎群规模,防止引起蝎群自疏作用的前提下,降低了养殖难度,减少养殖占用场地,减小投资成本的养蝎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养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幼蝎放入养殖装置,所述养殖装置包括可层叠放置的养殖盒,所述养殖盒包括底板、隔板和覆盖物,其中,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于插接的连接槽,多块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所述隔板通过所述连接槽彼此插接相连,所述底板和所述隔板围成养殖槽,所述覆盖物覆盖在所述养殖槽的顶部,在每个所述养殖槽内均放入一只幼蝎;
2)温度控制在33°~39°之间,向覆盖物喷水加湿,对所述养殖槽内的幼蝎进行培养;
3)待所述养殖槽中的蝎子培养为成蝎后,调整所述隔板的插接密度,扩大所述成蝎中母蝎所在的所述养殖槽的空间,对所述母蝎进行交配与生产操作。
4)对所述母蝎生产出的幼蝎进行分离,并将每只幼蝎放入单独的所述养殖槽进行培养。
优选地,所述隔板为塑料板。
优选地,隔板的长度为40厘米,宽度为9厘米。
优选地,连接槽的深度为2厘米,宽度为1.9毫米。
优选地,养殖槽的长度和宽度均为5.5厘米。
优选地,养殖槽的底部铺设有用于吸收水滴的沙土。
优选地,底板为顶部设置有开口的盒体。
优选地,盒体为长方体塑料盒。
优选地,所述盒体的长度和宽度均为40厘米,高度为9厘米。
优选地,还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多层间距大于养殖盒厚度的水平隔板;
养殖盒放置在水平隔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乐,未经李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19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