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面证件一次成像拍摄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2234.2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1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煜;张昭;张琪佳;马强;马牧原;耿立志;耿宇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煜 |
主分类号: | H04N1/00 | 分类号: | H04N1/00;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路***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证件 一次 成像 拍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拍摄仪,具体是一种双面证件一次成像拍摄仪。
背景技术
目前,双面证件如身份证的备份复印主要采用复印机或扫描仪,他们的原理均是利用光电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以扫描方式将图形或图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再通过数据处理,由相应的打印设备输出。其中,市场上的常规复印机,一次只能进行证件的一面复印输出,如果需要证件的两面复印,就要进行两次操作,增加了操作的工作量。虽然有一次性双面成像的扫描仪与复印机,但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对于常规复印机来说,只能保存客户的纸质信息,不能够保存有效的数字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扫描类产品与复印相关的产品存在的上述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性行业对客户资料备份的需求和对有效证件信息的储存,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拍照即可获得证件两面信息的双面证件一次成像拍摄仪。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面证件一次成像拍摄仪,包括仪器壳体、证件限位装置、证件弹入弹出装置、平面镜、LED灯板、摄像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壳体上部设置有证件进出插口,该证件进出插口与安装在仪器壳体内部的证件限位装置的上端口连通,该证件限位装置是一个竖向布置具有上、下端开口的透明的偏状盒体,以该偏状盒体中空间隙的中心界面为角平分界面,在该偏状盒体两侧布置有互成直角的平面镜,每个平面镜均装配有对应的LED灯板,在该偏状盒体下方装配有证件弹入弹出装置,在该偏状盒体前方装配有摄像头装置。
依照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其利用了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原理及摄像头的拍照技术,可高效方便地进行一次性拍摄证件双面成像,并通过自身配套的软件系统与电脑协同工作,将拍摄的照片进行打印输出,其实现的功能与现有市场上的复印机与扫描仪的功能一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成像清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在较低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身份证等双面证件信息的获取。
作为优选,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偏状盒体由两块透明玻璃板和两侧竖向塑料边框通过沟槽胶粘接而成,偏状盒体中空间隙的尺寸稍大于证件尺寸。
所述两个互成直角的平面镜通过卡勾与胶合的方式垂直固定于仪器壳体内部底面板上,平面镜的高度大于证件高度,宽度为证件宽度的 倍。
所述LED灯板是发散白光的LED光源灯板,其背面加装有半透明的塑料板材,塑料板材可以是白色的亚克力板或者是有磨砂效果的有机板。
所述证件弹入弹出装置由杠杆、活动转轴、铰接转轴、连杆、弹簧、杠杆定位卡片、接触开关组成,杠杆由活动转轴装配在与仪器壳体内部底面板固定的支撑体上,杠杆与壳体内部底面板之间还连接有弹簧,在有弹簧一侧的杠杆一端下方装配有与光源照明控制电路连接的接触开关,在杠杆另一端装配有铰接转轴,该铰接转轴上连接有连杆,连杆垂直向上其端头与仪器壳体上的按钮连接,在有铰接转轴一侧的杠杆一端下方装配有杠杆定位卡片。
所述接触开关由上、下铜制簧片构成,上铜制簧片安装在杠杆上并具有向下的锥形凸起,下铜制簧片安装在与仪器壳体内部底面板固定的支架上,上铜制簧片和下铜制簧片均通过与导线与控制光源照明系统电连接。
所述杠杆定位卡片由具有一定弹性与强度的弹性双金属片组成,弹性双金属片上有突起的球体结构,该球体结构与杠杆末端的沟槽卡接配合,沟槽由上到下渐宽,下部呈凹陷的球状结构。
所述摄像头装置由安装座、摄像头、调焦齿轮、给进螺丝组成,摄像头装配在与仪器壳体内部底面板固定的安装座上,该安装座上还装有与摄像头调焦环啮合的调焦齿轮,该调焦齿轮固接有给进螺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证件限位装置、平面镜、LED灯板布置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证件弹入弹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摄像头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煜,未经张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22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