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防打火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3075.8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1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德富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6;H01R13/7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汤时达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打火 功能 漏电 保护 插座 | ||
1.具有防打火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包括壳体、一对带有导电插套的输出导体、复位按钮、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与电源输入端相连的一对输入动触头以及电路板,壳体内还设有与复位按钮联动的脱扣器、输入动触头,脱扣器内穿设一可与复位按钮导向柱勾扣定位的锁扣,壳体内还设有通电时产生磁场驱动一铁芯撞击锁扣使复位按钮导向柱与锁扣分离的脱扣线圈以及用于感应漏电流的双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一只组合金属片,组合金属片具有与电源输入端之一相连的连接支脚,还具有与另一电源输入端间隙配合的放电支脚;组合金属片还延伸出一支静接触端,该静接触端与位于下方的动金属片配合形成脱扣线圈回路的通路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打火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金属片的放电支脚和/或对应于组合金属片放电支脚的电源输入端上设有放电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打火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位于组合金属片静接触端下方的动金属片一端插接在电路板上,另一端具有弹性且可在脱扣器作用下与组合金属片静接触端接触或分离,动金属片自由端被脱扣器按压定位;电路板上还插接有一过渡金属片,过渡金属片设有与动金属片配合形成模拟漏电流产生开关的第一静触点,还设有一向上延伸至输入动触头下方、未复位时与输入动触头之一接触的第二静触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打火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测试按钮,测试按钮导向柱下方设有一弹性金属片,弹性金属片自由端下方设有一支带自复位机构的传导金属片,传导金属片下端穿设在组合金属片的一通孔内且与通孔边缘保持接触导通;弹性金属片固定端通过一只电阻与输出导体之一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防打火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还设有可相对锁扣平行移动的强制脱扣驱动片,强制脱扣驱动片具有一个与传导金属片配合的通孔和一个与锁扣配合的勾脚,传导金属片下端具有传入强制脱扣驱动片通孔的驱动坡面,锁扣具有供强制脱扣驱动片支脚伸入的驱动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打火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测试按钮,测试按钮导向柱下方设有可相对锁扣平行移动的强制脱扣驱动片,强制脱扣驱动片具有一个与测试按钮导向柱配合的通孔和一个与锁扣配合的勾脚,测试按钮导向柱下端具有传入强制脱扣驱动片通孔的驱动坡面,锁扣具有供强制脱扣驱动片支脚伸入的驱动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防打火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方设有一电绝缘的组合垫板,组合金属片和过渡金属片固定安装在组合垫板上;所述组合垫板上可拆式连接有封盖,封盖与组合垫板将组合金属片和过渡金属片封装在彼此隔离的绝缘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防打火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垫板内还封装有一只二极管、一只工作状态指示灯、第一跨接导体和第二跨接导体,各功能件引脚穿过组合垫板插接在电路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防打火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放置输出导体的中层支架、用于放置双感应线圈的双感应线圈骨架以及用于放置脱扣线圈的脱扣线圈骨架,所述组合垫板位于脱扣线圈骨架下方;所述传导金属片设于脱扣线圈骨架一端的空腔内,脱扣线圈骨架和中层支架设有限位台阶,传导金属片两侧具有与之分别配合的限位台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防打火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金属片固定端呈U形弯折,自由端从固定端一侧顶端向外延伸,定位端另一侧顶端具有定位凸钉,脱扣线圈骨架设有抵顶在弹性金属片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弯折位置的支撑柱,中层支架具有与弹性金属片固定端U形槽配合的凸块、与固定端带有定位凸钉一侧配合的安装槽以及与定位凸钉接触定位的定位台阶;弹性金属片固定端和相应的输出导体上开有开口朝上的导线安装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德富,未经黄德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30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控制阀
- 下一篇:机动车用气瓶阀及采用该气瓶阀的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