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03455.1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3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德;林克峰;张志谦;陈威霖;王智充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晶体管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high voltag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以下简称为HV MOS)晶体管元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high voltage lateral double-diffus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HV-LDMOS)晶体管元件。
背景技术
在具有高压处理能力的功率元件中,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double-diffused MOS,DMOS)晶体管元件持续受到重视。常见的DMOS晶体管元件有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vertical double-diffused MOS,VDMOS)与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晶体管元件。而LDMOS晶体管元件因具有较高的操作频宽与操作效率,以及易与其他集成电路整合的平面结构,现已广泛地应用于高电压操作环境中,如中央处理器电源供应(CPU power supply)、电源管理系统(power management system)、直流/交流转换器(AC/DC converter)以及高功率或高频段的功率放大器等等。LDMOS晶体管元件主要的特征为具有一低掺杂浓度、大面积的横向扩散漂移区域,其目的在于缓和源极端与漏极端之间的高电压,因此可使LDMOS晶体管元件获得较高的击穿电压(breakdown voltage)。
现有的HV-LDMOS晶体管元件设置于一半导体基底上,其具有一P型阱、设置于P型阱中的一源极与一高浓度的P型掺杂区、一栅极与一漏极。漏极为一高浓度的N型掺杂区,且设置于一N型阱中。此一N型阱即前述的漂移区域,其掺杂浓度与长度影响了HV-LDMOS晶体管元件的击穿电压与导通电阻(ON-resistance,RON)。HV-LDMOS晶体管元件的栅极设置于一栅极介电层上,且延伸至一场氧化层上方。
由于HV MOS晶体管元件所追求的两个主要特性为低导通电阻以及高击穿电压,且这两个要求常常是彼此冲突难以权衡的。因此目前仍需要一种可在高电压环境下正常运作,且同时满足低导通电阻以及高击穿电压两个要求的解决途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低导通电阻与高击穿电压的HVMOS晶体管元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HV MOS晶体管元件。该HV MOS晶体管元件包含有一基底、至少一设置于该基底上的绝缘结构、一设置于该基底上的栅极、以及一源极区域与一漏极区域,设置于该栅极两侧的该基底内。该绝缘结构内包含有一凹槽,而该栅极则包含一设置于该基底表面上的第一栅极部分,以及一设置于该凹槽内的第二栅极部分,且该第二栅极部分由该第一栅极部分向下延伸。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HV MOS晶体管元件,在绝缘结构内设置一凹槽,并在凹槽中设置由第一栅极部分延伸出来的第二栅极部分,以增加电流路径(current path)的长度与电荷聚集区域(charge accumulation area),并用于同时达到降低导通电阻于提升击穿电压的目的,降低导通电阻与击穿电压比(RON/BVD ratio)。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HV MOS晶体管元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布局图案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切线所获得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HV MOS晶体管元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布局图案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B-B’切线所获得的剖面示意图;
图5则为图3中沿C-C’切线所获得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HV MOS晶体管元件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布局图案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沿D-D’切线所获得的剖面示意图;
图8则为图6中沿E-E’切线所获得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与图10分别为本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其他变化型的部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300 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元件
102、202、302 基底
104、204、304 浅沟隔离
106、206、306 有源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34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框杆的快速组装连接座
- 下一篇:喷气织机废边纱吸入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