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IV感染疾病进展分子标志物miR-503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5175.4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9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尚红;李启靖;张子宁;徐俊杰;付雅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iv 感染 疾病 进展 分子 标志 mir 503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HIV感染预后诊断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HIV感染疾病进展分子标志物miR-503,其可应用于在HIV感染早期进行预后评估,以给患者及时有效地随访、治疗等干预措施,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背景技术
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单链小分子RNA,不具编码功能,但它能够结合于基因序列的侧翼区域阻遏或抑制靶mRNA的翻译,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目前在肿瘤、血液病、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艾滋病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HIV感染后,疾病进展速度不同,一般经8-10年进入艾滋病期,称为“典型进展者”。但10%的感染者,在感染三年甚至一年内CD4+T细胞显著下降至350个/微升以下,称为“快速进展者”。如快速进展者诊断后不能定期随访及尽早治疗,则发病率及死亡率将持续上升,且增加传播风险。目前,我国经性途径HIV感染者不断增加,男男性接触中快速进展者比例较高,如果在HIV感染早期能对预后进行有效预测,区分快速进展者及典型进展者,个体化合理安排病人的随访及治疗,不仅可以提高HIV感染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对国家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HIV感染疾病进展及预后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CD4+T细胞数量、病毒载量、免疫活化等其他指标。CD4+T细胞数量是HIV感染的靶细胞,可有效反映机体免疫状态,但其检测需要流式细胞仪,仪器及相应试剂价格昂贵,技术要求高,不适合普遍开展,且快速进展者及典型进展者在HIV感染早期,CD4+T细胞数量差异不够显著,不易对未来的疾病进展进行有效预测;病毒载量在HIV感染早期波动较大,且并不与临床免疫状态完全平行;免疫活化等指标虽有报道可预测疾病预后,但对设备要求高,需要专业人员的分析,标本最好选用新鲜标本,储存运输不便,难以推广。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IV感染和miRNA密切相关,miRNA可以通过作用于病毒本身或作用于免疫系统从而影响疾病进展,因此对HIV感染疾病进展的诊断也可能有相应的作用。与HIV感染相关的miRNA种类较多且作用不一,已有研究表明在HIV感染后miRNA普遍下调,miR-17/92基因簇可抑制HIV感染等。虽然已在该领域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HIV感染早期疾病快速进展者的miRNA表达变化目前还没有研究,在临床和研究中,需寻找可有效预测疾病预后的miRNA标志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HIV感染疾病进展相关的miRNA作为疾病进展的分子标志物,该miRNA为miR-503,其序列为5’-UAGCAGCGGGAACAGUUCUGCAG-3’(SEQ ID NO:1)。
发明人发现,miR-503在HIV感染早期(120天)快速进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含量相比典型进展者明显降低,可以预测感染一年后疾病进展情况,由此可见,降低的miR-503与HIV感染疾病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miR-503在制备诊断HIV感染疾病进展的诊断试剂中的用途。
具体地,所述诊断试剂通过检测被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503的含量,并与HIV感染典型进展者平均水平相比较来诊断HIV感染疾病进展,其中,miR-503在HIV感染快速进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含量相对于典型进展者显著下降。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使用定量PCR的方法来检测被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503含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诊断HIV感染疾病进展的诊断试剂盒,其包括:
(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提取试剂,
(2)RNA加polyA试剂,
(3)RT-PCR试剂,
(4)定量PCR试剂。
其中,定量PCR试剂中包括HIV感染疾病进展分子标志物miR-503的特异性正向引物,优选地,其序列为5’-GCAGCGCGAACAGTAC-3’(SEQ ID NO: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51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