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钢用纯钙包芯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5426.9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汪俊;郑万任;胡勤东;李凯玉;沈相东;刘希亮;和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测温仪器厂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钢 用纯钙包芯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芯线,尤其是一种钢铁企业炉外精炼过程中使用的高强度、高收得率炼钢用纯钙包芯线。
背景技术
包芯线技术当今已成为炼钢工业上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炼手段,它对钢液的微调、合金化、脱氧、去除夹杂物等有着独特的作用,并具有投资少、工艺简单等优势。积极开发各种炉外精炼新工艺,已经是世界炼钢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和技术主攻目标。
钢的合金化、元素的微调、夹杂物的去除和变态,钢中气体的去除等提高钢纯洁度和钢质量的任务,大都依靠炉外精炼(钢包冶金)来完成。
目前金属冶炼过程中所使用的挝边式纯钙包芯线所用的包覆层厚度为0.45mm~0.60mm,此类纯钙包芯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包覆层厚度较薄,在喂入钢水过程中,透渣能力较弱,易造成纯钙包芯线打弯,同时外包覆层厚度较薄易熔化,不能更好的插入到钢水包底部,造成内包覆的金属钙条只能在钢水中上部反应,很容易形成钙气泡上浮到钢渣表面,金属钙的收得率仅有7~15%左右,造成金属钙的浪费。同时还存在对环境污染大,喷溅严重,易烫伤操作人员等缺点。目前,还未有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炼钢用纯钙包芯线,该一种炼钢用纯钙包芯线具有穿透钢渣的穿透能力大大增加,可以减小纯钙包芯线穿渣后的变形量,使其能更好的到达钢包底部,增加了金属钙条被钢水吸收时间,减少钙气泡的形成,可明显减少钙在钢水表面的喷溅,从而提高钙的收得率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外包覆层和包覆在外包覆层内的包覆芯体,所述的外包覆层表面设置有立棱,所述的立棱垂直于外包覆层圆截面切线,所述的外包覆层厚度为0.75~2.0mm。
所述的外包覆层为SPCC级别以上冷轧钢带,厚度为1.2mm。
所述的立棱的厚度为3.6mm。
所述的包覆芯体为实芯金属钙条。
所述的包覆芯体的直径为6.6mm。
本发明的一种炼钢用纯钙包芯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设置有垂直立棱和外包覆较厚的钢带,大大提高了包覆芯体的强度,其穿透钢渣的穿透能力大大增加,可以减小纯钙包芯线穿渣后的变形量,使其能更好的到达钢包底部,增加了金属钙条被钢水吸收时间,减少钙气泡的形成,可明显减少钙在钢水表面的喷溅,从而提高钙的收得率,不会污染环境,不会烫伤操作人员,该包覆芯体的平均收得率是现有包芯线平均收得率的3倍以上,收得率可达到40%~60%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炼钢用纯钙包芯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包覆层,2、包覆芯体,3、立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1对本发明的一种炼钢用纯钙包芯线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炼钢用纯钙包芯线,其结构包括外包覆层1和包覆在外包覆层1内的包覆芯体2,所述的外包覆层1表面设置有立棱3,所述的立棱3垂直于外包覆层1圆截面切线,所述的外包覆层1厚度为0.75~2.0mm。
所述的外包覆层1为SPCC级别以上冷轧钢带,厚度为1.2mm。
所述的立棱3的厚度为3.6mm。
所述的包覆芯体2为实芯金属钙条,纯度≥97%。
所述的包覆芯体2的直径为6.6mm。
通过包芯线机各组压辊的挝边、卷曲、压制定型后,将厚度为1.2mm的外包覆层1紧密的包覆在直径为6.6mm的包覆芯体2外,同时在外包覆层1外形成一厚度为3.6mm的加强筋立棱3,该立棱3垂直于外包覆层1圆截面切线。将该纯钙包芯线喂到钢水包底部,由于存在立棱3,增加其穿透钢渣的穿透能力,可以减小纯钙包芯线穿渣后的变形量,使纯钙包芯线能更好的到达钢包底部,使内包覆的金属钙条在钢包底部能充分反应,在钢水表面几乎没有喷溅,钙收得率达52%。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测温仪器厂,未经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测温仪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54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