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棒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5621.1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6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艳 |
主分类号: | C22C1/10 | 分类号: | C22C1/10;C22C1/05;C22C9/00;C22C3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8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l sub 弥散 强化 铜合金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基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棒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退火态纯铜导电性虽高(98~102%IACS),但强度太低(σ0.2仅40MPa),由于其屈服强度低,使无氧铜很容易变形。近年来发展的高导铜合金如Cu-Zr,Cu-B,Cu-Ag等,导电率可达98%IACS以上,但经高温退火稳定化处理后,σ0.2只能达到80Mpa,屈服强度较低,影响其在工业上的应用。沉淀强化型铜合金,如Cu-Cr-Zr、Cu-Ni-Si、Cu-Fe-P等,在冷加工时效态下强度指标虽可达到σb=500MPa,σ0.2=450MPa,但导电率偏低,仅为75%IACS左右,该合金经高温退火稳定性处理后,强度和导电率均急剧下降,只能达到σb=280MPa,σ0.2=80MPa,导电率为60%IACS左右。铍青铜、普通黄铜、青铜等电导率多在10~50%IACS左右。弥散强化铜合金是一类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抗高温退火软化特性的铜合金,Cu-Al2O3合金是其重要的一类。正是由于具有这些优异特性,Cu-Al2O3合金适于受控热核反应热沉部件的制造,还特别适合于微波管栅网、惯性仪表传感器、粒子加速器等高精密件等应用。
Cu-Al2O3合金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内氧化法,内氧化法的要点是将Cu-Al合金放在氧化性气氛中氧化,合金高纯化技术可使弥散铜合金在保持高强度、抗退火软化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其导电性。国内外已公开了一些Cu-Al2O3合金的制备技术,其中典型的专利有:US5,551,970,US5071618,JP8109422-A,EP364295-A,US4315777,CN1563447-A,JP7062467-A等。这些专利公开的方法可归纳如下:将Cu-Al合金粉末和Cu2O(氧化剂)粉末按生成Al2O3所需化学比混合,以粉末状态装入容器中于850℃~950℃保温0.5~1h,利用Cu2O放出氧来使Cu-Al合金粉末内氧化成Cu-Al2O3粉末,再经800℃~900℃1h氢气还原除去Cu-Al2O3粉末或粉末坯锭中的残留氧。专利JP7062467-A提出的方法是将铜的氧化物粉末和Al2O3粒子粉末进行球磨混合,在400℃还原气氛中加脱氧组元C或B,还原铜的氧化物,然后压型、烧结制备Cu-Al2O3合金,专利JP8109422-A也提出了类似的方法。在上述各方法中,Cu-Al2O3合金粉末或粉末坯锭经热挤压等后续工序加工成致密的Cu-Al2O3合金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抗退火、无磁、电导率高于98%IACS的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棒材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棒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Cu-Al合金粉末,其中Al的质量百分比为0.6-0.7%,粉末粒度为-200目,将该Cu-Al合金粉末与占该粉末重量1.2-1.4%的CuO粉末混合,装入不锈钢密闭容器内密封,抽真空至10-2Pa,加热到约820-840℃进行内氧化约10-12小时,然后将内氧化后的合金粉破碎、筛分,于氢气还原炉内还原,还原温度约820℃-840℃,时间约2-3小时;得Cu-Al2O3合金粉;然后将该合金粉末装入紫铜皮包套,包套厚度约0.5-1mm,真空封焊,然后进行热挤压处理,热挤压温度为约955℃-965℃;冷却后进行车削加工去除表面的紫铜皮,获得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棒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艳,未经李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56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瓶盖
- 下一篇:一种冷轧电镀锡基板生产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