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工产品瞬间反应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6391.0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4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东;陆剑平;王建峰;温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远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6 | 分类号: | B01J19/26;B01J14/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1 江苏省苏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工产品 瞬间 应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反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工产品瞬间反应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如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知之理,不少化工产品均存在一个合理的反应过程,即存在合理的反应时段,甚至有的化工产品的反应时间越长则反应越充分。但是也有某些通过液-液反应操作得到的化工产品如并不限于例举的一乙醇胺产品,该一乙醇胺产品由氨水与环氧乙烷彼此反应得到,并且氨水与环氧乙烷并非如人们想象的反应时间越长越好,而是相互瞬间接触即得一乙醇胺。因此,倘若沿袭传统的生产模式,例如将氨水与环氧乙烷在反应釜内反应,那么会产生以下欠缺:一是由于环氧乙烷会与产物一乙醇胺继续反应,因而在消耗环氧乙烷的同时产生副产物二乙醇胺,以及环氧乙烷与二乙醇胺仍会继续反应生成三乙醇胺。常规的做法是将氨水的投料量过量,在反应结束后再将氨水蒸除,然而纵使如此仍会生成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减少产物一乙醇胺的量,即一乙醇胺的得率低;二是工艺上难以控制,并且造成氨水和/或一乙醇胺的无为消耗,不利于合理地节约原料;三是投入设备复杂且昂贵。目前,为了生产一乙醇胺并且确保其品质,通常将氨水或环氧乙烷的投料量超出理论计算的量,藉以补偿连续反应过程中的不希望出现但又无法避免的损耗。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仔细的分析与研究,并且认为:若要弥补前述欠缺,则必须对已有技术中的反应装置作简而不繁的改进。鉴于在已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得以消除前述欠缺的技术启示,因此本申请人进行了相关的尝试,并且在严格的保密措施下经实验证明是可行的,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化工产品瞬间反应用的装置,该装置有助于防止原料与生成的产物连续反应生成副产物而藉以既保障产物的质量又避免造成用于生成产物的原料浪费,有利于体现结构简练并且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化工产品瞬间反应用的装置,包括一盛料槽;一淌料槽,该淌料槽铰接在所述的盛料槽上,并且还配设有一托架,该托架的上部与淌料槽的背部铰接,而托架的底部扩设有一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或固定在安置于使用场所的机架上;一用于将第一原料引至淌料槽的第一原料引入管,该第一原料引入管的一端对应于淌料槽的上部并且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用于将第一原料喂及淌料槽的射料孔,而另一端配设有一阀;一用于将第二原料引至淌料槽的第二原料引入管,该第二原料引入管朝向所述淌料槽的一端配设有一喷料嘴,该喷料嘴与所述的淌料槽的上部相对应,并且该喷料嘴的长度与淌料槽的宽度相适应,其中:所述的淌料槽的顶部构成有一溢料腔,所述第一原料引入管的所述一端的长度与所述喷料嘴的长度相一致。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盛料槽的对应两侧的上沿各具有一铰接座,所述的淌料槽的下部的对应两侧各通过铰接轴与铰接座铰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喷料嘴的横截面形状呈具有开口的三角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淌料槽与所述的盛料槽相垂直。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淌料槽与所述的盛料槽相倾斜。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倾斜的角度为10-85°。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摒弃了已有技术中的反应容器如反应釜,因而能满足第一、第二原料彼此在淌料槽上完成瞬间反应的要求;由于能够避免连续反应,因而可以节约原料并且保障产品的质量;整体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远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远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63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