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托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6703.8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9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徐长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明;徐长雍 |
主分类号: | B65D19/32 | 分类号: | B65D19/32;B65D19/40;B65D19/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锡山经济开发区芙***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托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托盘结构。
背景技术
托盘作为与集装箱类似的一种集装设备,现已广泛应用于生产、运输、仓储和流通等领域,被认为是20世纪物流产业中两大关键性创新之一。托盘给现代物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可以实现物品包装的单元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保护物品,方便物流和商流。
目前,世界上制造托盘的主要材料是采用木材或塑料.据统计木质托盘占市场份额大约为90%,塑料托盘占7%,3%采用其它材料。在生产制造方面:木质托盘主要依靠传统的机械加工,而塑料托盘主要采用大型注塑机一次成形。
当前,传统的木质托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1)木材价格的上升,
(2)各国对木质托盘的环保要求。
传统的塑料托盘也存在如下缺点:
(1),基本采用一次型注塑工艺,因此模具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
(2),传统的塑料托盘在设计方案中,对于增加抗载能力,一般都采用加大料量.因此托盘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托盘结构,其合理采用不同材料特性的使用,降低了制造工艺的复杂性,节省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成本,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托盘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托盘结构,其包括托盘本体,其中,所述托盘本体的上端面上覆盖有托板,且所述托盘本体包括塑料框架,所述塑料框架的底面并列延伸有多个具斜锥角度的脚柱,所述各个脚柱内开设有具斜锥角度且顶部开口的容置槽,所述塑料框架上开设有用于减轻其重量的受力分解网格,且所述塑料框架的各侧边上分别向上延伸有凸缘,其中两个相对的侧边的凸缘顶部向内对应延伸有至少一个限位块,所述托板通过凸缘和限位块卡于托盘的上端面。
特别地,所述塑料框架进行多层塑料框架时,上层塑料框架的脚柱可插入下层塑料框架的容置槽内,节省运输空间。
特别地,所述塑料框架由注塑机一体注塑成型。
特别地,所述托板为蜂窝纸板、瓦楞纸板的任一种。
特别地,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设置有凸起的加强肋条。
特别地,所述塑料框架于托板的上方通过凸缘和限位块还卡设有塑料盖板。
特别地,所述塑料框架的纵向排列的各个脚柱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件装配有第一加强板。
特别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开设于纵向排列的各个脚柱底部的第一卡槽,对应第一卡槽于第一加强板上对应设置有第一杆销,所述第一杆销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卡头,所述第一卡头插入第一卡槽内将第一加强板装配于塑料框架的底部。
特别地,所述塑料框架的横向排列的各个脚柱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件装配有第二加强板。
特别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开设于横向排列的各个脚柱底部的第二卡槽,对应第二卡槽于第二加强板上对应设置有第二杆销,所述第二杆销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卡头,所述第二卡头插入第二卡槽内将第二加强板装配于塑料框架的底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所述智能托盘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由塑料智能框架和瓦楞或蜂窝纸板组成,将托盘的受力点和货物的承载面分开,采用不同的材料分布实施,具有以下优点:
1)合理采用不同材料特性的使用,降低了制造工艺的复杂性;节省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制造成本;
2)特种瓦楞或蜂窝纸板能抗压承重,防化,防水,质量轻,价格便宜;
3)可根据需求组成不同的架构,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各种陆运、空运和海运等状况;
4)塑料框架可进行套叠,节省运输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智能托盘结构的塑料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智能托盘结构的塑料框架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智能托盘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智能托盘结构的多个塑料框架的套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智能托盘结构的多个塑料框架的套叠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智能托盘结构加装加强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智能托盘结构加装加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智能托盘结构加装加强板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智能托盘结构加装加强板的又一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明;徐长雍,未经刘明;徐长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67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