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虫草蟾衣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7076.X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3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强;刘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春红 |
主分类号: | A61K36/068 | 分类号: | A61K36/06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4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虫草 组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虫草蟾衣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背景技术
蟾衣是利用自然界蟾蜍,蟾蜍自然蜕下来的不带任何杂质的纯天然产品。据《本草纲目》、《中国药典》、《中药炮制规范》、《中药大辞典》等许多药书记载:蟾衣中含有多种蟾毒素,能治恶肿等疑难杂症,具有超强的散肿、止痛、解毒、疏肝、祛湿等功效,特别能抵制癌细胞的扩散,抑制癌细胞生长。
将蟾衣作为抗癌药物的报道在现有文献中已有披露,如中国专利 CN1465350A。由于蟾衣具有腥味,故该专利方法在主成分蟾衣中加入多种辅助剂来改善蟾衣本身的异味,但加入多种辅助剂(如助悬剂、矫味剂等)会影响人体对蟾衣中有效成份的吸收,减弱药物的功效,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负担。
又如中国专利CN101653466A所披露的一种治疗癌症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由蟾衣、刺五加、冬虫夏草菌丝体三种成份组成,其制作过程是先将蟾衣粉碎成粗粉,然后和刺五加、冬虫夏草菌丝体粗粉混合,然后再粉碎成超细粉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制作过程繁琐,且味苦不能咀嚼服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虫草蟾衣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虫草蟾衣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蟾蜍自然蜕下的新鲜蟾衣置于器具内铺平,然后将冬虫夏草粉均匀地撒在新鲜蟾衣上面,置于通风干燥处晾干,然后置于干燥箱干燥1-10小时或者紫外线暴晒1-10小时使含水量≤5.0%,最后经过灭菌、消毒即成虫草蟾衣组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冬虫夏草粉为50-1000目。
更进一步的,所述蟾衣与冬虫夏草的重量百分比为:蟾衣占50%-95%;冬虫夏草粉占5%-50%。
本发明的组合物为蟾蜍蜕下的新鲜蟾衣,无需事先对蟾衣进行粉碎,避免了蟾衣的有效成分遭到破坏,保留了蟾衣原有的药性。并且由于蟾蜍在自然蜕下蟾衣的同时会分泌一种分离蟾衣的润滑粘液,这些粘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蟾衣在经过漂洗、晾干、烘烤等过程中这些粘液很容易流失掉。故本发明采用新鲜的蟾衣,并在蟾衣上撒上冬虫夏草粉,利用冬虫夏草粉吸附新鲜蟾衣的粘液,锁住粘液的有效成分,使之不流失,提高蟾衣的功效。
冬虫夏草除具有锁住蟾衣有效成份的功能外,其本身还具有抗癌的功效,而且其味清香,可改善蟾衣本身的异味、提升蟾衣的药用效果,待虫草蟾衣组合物干燥灭菌后可直接服用,口感甚好。
经研究表明,本发明的组合物直接服用有利于人体吸收,缩短治疗周期,减轻癌症患者负担。
当然,为了便于携带和储存,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以根据需要制成蟾衣胶囊、蟾衣片剂、蟾衣颗粒剂等。
本发明的优点是:制作过程简单、组合物为新鲜的蟾衣,避免蟾衣的有效成分遭到破坏,保留了蟾衣原有的药性;组合物可咀嚼口服,易于人体吸收,治疗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虫草蟾衣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蟾蜍自然蜕下的新鲜蟾衣置于器具内铺平,然后按照重量百分比为:蟾衣占50%;冬虫夏草粉占50%的比例将1000目的冬虫夏草粗粉均匀地撒在新鲜蟾衣上面,置于通风干燥处晾干,然后置于50℃的干燥箱内干燥1-10小时使含水量≤5.0%,最后经过灭菌、消毒即成虫草蟾衣组合物。
实施例2
一种虫草蟾衣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蟾蜍自然蜕下的新鲜蟾衣置于器具内铺平,然后按照重量百分比为:蟾衣占80%;冬虫夏草粉占20%的比例将500目的冬虫夏草粗粉均匀地撒在新鲜蟾衣上面,置于通风干燥处晾干,然后置于50℃的干燥箱内干燥1-10小时使含水量≤5.0%,最后经过灭菌、消毒即成虫草蟾衣组合物。
实施例3
一种虫草蟾衣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蟾蜍自然蜕下的新鲜蟾衣置于器具内铺平,然后按照重量百分比为:蟾衣占95%;冬虫夏草粉占5%的比例将50目的冬虫夏草粗粉均匀地撒在新鲜蟾衣上面,置于通风干燥处晾干,然后置于紫外线暴晒1-10小时使含水量≤5.0%,最后经过灭菌、消毒即成虫草蟾衣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春红,未经刘春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70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筒体成型机的脱模机构
- 下一篇:倒退作业覆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