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气对置活塞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7222.9 | 申请日: | 201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2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靳北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5/28 | 分类号: | F02B75/28;F02B41/02;F02B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气 活塞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对置活塞发动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关对置活塞发动机以及双对置活塞发动机的研究和开发日趋火热。但是,这类发动机多数为二冲程发动机,为此,需要加设机械增压器,以满足启动的要求,这就不可避免的使结构变得复杂,不仅如此,能否利用对置活塞发动机的结构特点,增加其压气功能和/或增加膨胀做功功能是能否在不过分增加发动机重量的前提下,提高发动机的工作爆压,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的前提。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的对置活塞发动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压气对置活塞发动机,包括气缸和活塞,所述压气对置活塞发动机还包括压气活塞,在所述气缸内对置设置两个所述活塞,所述压气活塞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压气活塞与压气腔相配合。
一种压气对置活塞发动机,所述压气对置活塞发动机还包括曲轴,所述气缸设为内燃气缸,所述压气腔设为压气气缸,所述活塞设为内燃活塞,在所述压气气缸内设置压气活塞,一个所述内燃活塞经连杆与所述曲轴的连杆轴颈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内燃活塞经另外的连杆与所述曲轴的另外的连杆轴颈转动连接,两类所述连杆轴颈间存在相位差,所述压气气缸的压缩气体供气口与所述内燃气缸的内燃机进气道连通,一个所述压气气缸的排量或所有所述压气气缸排量之和大于所有所述内燃气缸排量之和。
与所述内燃机进气道连通的内燃机进气口设为内燃机扫气进气口,与所述内燃气缸的内燃机排气道连通的内燃机排气口设为内燃机扫气排气口。
所述压气对置活塞发动机包括两个以上所述内燃气缸。
所述压气对置活塞发动机包括两个以上所述压气气缸。
所述压气活塞与距所述曲轴近的所述内燃活塞连接。
所述压气活塞与距所述曲轴远的所述内燃活塞连接。
两个以上所述压气活塞与所述内燃活塞连接。
所述压气活塞设为环形压气活塞。
所述内燃气缸共面设置或V型设置或平行设置。
所述压气对置活塞发动机还包括膨胀气缸,在所述膨胀气缸内设膨胀做功活塞,所述膨胀做功活塞与所述内燃活塞连接,在所述膨胀气缸上和/或在所述膨胀做功活塞上设膨胀气缸充气门和膨胀气缸排气门,一个所述膨胀气缸或所有所述膨胀气缸排量之和大于所有所述内燃气缸的排量之和,所述膨胀气缸充气门与所述内燃气缸的内燃机排气道连通。
一种压气对置活塞发动机,包括内燃气缸、压气膨胀共用气缸和曲轴,在一个所述内燃气缸中对置设置两个内燃活塞,在一个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对置设置两个压气膨胀共用活塞,一个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活塞与一个所述内燃活塞连接,另一个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活塞与另一个所述内燃活塞连接,所述内燃气缸内的一个所述内燃活塞经连杆与所述曲轴的连杆轴颈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内燃活塞经另外的连杆与所述曲轴的另外的连杆轴颈转动连接,两类所述连杆轴颈间存在相位差,在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上设压气膨胀共用气缸进气口、压气膨胀共用气缸排气口、压气膨胀共用气缸供气口和压气膨胀共用气缸回流口,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供气口与所述内燃气缸的内燃机进气道连通,所述内燃气缸的内燃机排气道与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回流口连通,一个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的排量或所有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排量之和大于所有所述内燃气缸排量之和,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进气口、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排气口、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供气口和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回流口的部分或全部受压气膨胀共用气缸正时控制机构控制。
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进气口设为扫气进气口,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排气口设为扫气排气口,所述扫气进气口和所述扫气排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的侧壁上,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供气口和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回流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扫气进气口和所述扫气排气口之间的所述压气膨胀共用气缸的侧壁上。
与所述内燃机进气道连通的内燃机进气口设为内燃机扫气进气口,与所述内燃机排气道连通的内燃机排气口设为内燃机扫气排气口,所述内燃机扫气进气口和所述内燃机扫气排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内燃气缸的侧壁上。
所述内燃气缸和所述内燃活塞构成的发动机的压缩比小于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72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医用PVC硬座接头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扫地机侧刷把位置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