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沉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7584.8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4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蒋峥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硕华医用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5 | 分类号: | G01N15/05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鹏举 |
地址: | 3132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沉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血液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血沉检测中使用的血沉管组件。
背景技术
血沉是指,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现有技术中,历来使用的血沉管由两端开口且内径3mm的玻璃管制成。此玻璃管在距其一开口端20cm范围内每隔1mm标上一个刻度。使用此种现有技术的血沉管时,首先须通过嘴吸使血沉管减压,以便将加有抗凝血剂,例如,将加有3.8%柠檬酸钠的血液吸入血沉管内,直至刻度上的零(基点)为止,或以注射器等将血液吸入血沉管的标度0点为止。然后使此血沉管垂直静置后每隔一固定时间测定红血球的沉降状态。但是,使用此现有技术的血沉管进行血沉检查时,必须直接用人嘴吸入或使用注射器将血液吸入血沉管至刻度零点为止。此操作虽然简单却要熟练且浪费人手、浪费时间,若检体数多时短时间内无法处理。而且,在检查作业进行的过程中,医疗工作者可能会由血液感染上疾病,例如,病毒性肝炎、爱滋病等院内感染病。
为此,公开号为CN117638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两种血沉管,其一是在内径均匀且两端开口的合成树脂管内插有透气体不透过液体的多孔性树脂构成血沉管,使用时,将血沉管的液体流入口侧插入采血的血液中,由另一端使血沉管(泵吸或者嘴吸)减压,借此可使血液多数、同时、直接地吸入到多孔性合成树脂体的插入位置,读取血柱刻度,即可测定红血球的沉降速度,但是,该方案因为需要通过泵吸或者嘴吸实施减压,所以操作还是繁琐不方便;其二是在内径均匀且两端开口的合成树脂管内插有一端具活塞部而且比合成树脂管更长且柔软的棒状体(活塞拉杆),使用时,将加有防凝固剂的血液装入试管中,将合成树脂管的液体流入口侧插入试管的血液中,使活塞部与合成树脂管之液体流入口的位置重合那样地插入,此状态下拉动棒状体的另一端,使活塞部的下端位于合成树脂管之0刻度位置,读取血柱刻度,即可测定红血球的沉降速度。但是,该方案活塞拉杆长度较长,提拉到位后需要去掉多余部分,一般在其上设置相应的易断部位以便于切断,如果采用剪刀剪断不具操作方便性,如果人工折断则操作困难,并且易使活塞部偏离0刻度位置,影响检测准确性。
此外,现有技术中,采集的血样一般是保存在事先加有抗凝剂的试管中进行转移或者保藏,检测时,将血沉管的液体进入端插入试管内,再通过泵吸或者活塞拉杆操作,将血液吸入至血沉管的零刻度位置,然后放置在专用支架上静置,为了保证血沉管的垂直静置,避免血沉管倾斜影响检测结果,一般需要将试管和血沉管进行分别定位固定在专用支架上,这样无疑会增加专用支架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操作繁琐程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沉管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样品污染风险小,制造成本低。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血沉管组件,包括血沉管和试管,所述血沉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下开口端为液体进入口,所述管体的上开口端安装可供管体中空气排出并阻止管体中液体喷出的阻液装置,所述管体下部安装有橡皮塞,橡皮塞包括头部和裙部,头部套装在管体上并紧配合固定,头部圆周面上设有能够与试管管孔密封配合的多道环形凸起,裙部为具有内锥面和外锥面的锥套形状,裙部外径大于试管管孔内径。这样,存放时,样本液体被封闭在试管内,试管内可预先放置抗凝剂;检测时,取下试管帽,直接将血沉管管体的液体进入端插入试管,当橡皮塞与试管管孔过盈配合并继续进入时,试管内的样本液体受挤压作用进入血沉管管体的管孔内并上升,直至到达零刻度线位置,将组件放置在支架上垂直静置观测,因为橡皮塞头部的环形凸起和裙部结构使得血沉管与试管紧配合固定为一体,所以只需要将试管垂直定位即可避免血沉管倾斜,因为血沉管管体插入试管的一端是密封的,所以保证了血沉测验的准确性。
上述阻液装置的位置优选与血沉管管体上的零刻度线位置相对应。
上述阻液装置优选之一,为亲水性滤芯,亲水性滤芯的塞入位置与血沉管管体上的零刻度线相对应。当样本液体上升至亲水性滤芯处,滤芯浸润膨胀,避免样本液体喷出,并且滤芯对空气排出具有缓冲效果,避免样本液体上升过快难于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硕华医用塑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硕华医用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75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