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用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8942.7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9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海热提·吐尔逊;何一群;迟璐璐;李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小型 污水处理 一体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农村农户分布相对分散,没有集中的地下排污系统,大部分大多为单家单户的排污设施,或者为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我国农村地区水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既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对百姓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我国大部分农村农户分布相对分散,一般缺少统一的排水系统,很难将每户的生活污水收集起来统一处理后排放。可设计一种小型高效的污水处理设备,实现一家一户的污水处理,其具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等优点,由于农村生活污水种类各不相同,但每家每户的污水水质相对稳定几乎不含重金属及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处理后的污水可就近排放,利用自然河道等进一步净化,实现农村污水的循环利用。
生物法对有机物及氮磷的去除主要靠微生物的作用,而温度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非常大,现有技术难以克服冬季低温下微生物活性降低导致出水水质变差的难题。同时,由于使用单一的颗粒填料进行吸附,颗粒填料的比表面积有限,容易造成填料吸附饱和,且饱和后运行效果不稳定,脱附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用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通过湿地床模型,可以有效处理分散的农村生活污水,能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难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家用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分为上、下两部分的湿地床及其下的支架,湿地床上部分安装有颗粒填料,下半部安装有纤维状填料,中间通过不锈钢支架隔开,不锈钢支架上面穿有小孔,小孔孔径小于颗粒填料的粒径,上部分颗粒填料顶部的侧壁以及下部分纤维状填料底部的侧壁上分别各打设有一个孔,分别穿设有进、出水管,下部分纤维状填料底部的侧壁上还打设有另一个孔,孔中安装有曝气管,曝气管位于进水管上方;湿地床的底部安装有排空阀,当底部的淤泥较多的时候可打开排空阀排掉污泥;颗粒填料及出水管上面填有沙粒或土壤,沙粒或土壤内种有湿地植物,颗粒填料中插入通气管,便于底部曝气的排放;纤维状填料通过防水尼龙绳固定在湿地床下部分的横向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湿地床长宽比为2:1。
进一步地,穿设出水管的孔距离湿地床顶部5cm,穿设进水管的孔距离湿地床顶部15cm,孔径均为30mm。
进一步地,安装曝气管的孔距离湿地床底部10cm。
进一步地,湿地床材料为机玻璃或水泥。
进一步地,所述颗粒填料为陶粒及砾石。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状填料的体积为下部分湿地床体积的10%。
所述湿地床采用下进上出的运行模式,经过初级拦截及沉淀之后的污水从湿地床下部慢慢往上流动,在整个湿地床中停留时间为24h,其中在下部分纤维状填料区域的停留时间为12h,上部分颗粒填料区域的停留时间为12h;进水采用蠕动泵抽,出水采用自然流;曝气时采用小型曝气泵与穿孔曝气管,每天0时,6时,12时,18时各曝气一小时。
有益效果
1、运行维护方便
本发明适用于单家单户的污水处理,可直接将模型设置在农民家庭中,可实现每天维护,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立即处理。
2、出水水质好且稳定
本发明实际上是将接触氧化与人工湿地两种工艺组合起来,通过两种工艺的强化处理,可保证出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由于每日水量较小,可直接排放至河道等自然水域,通过河道的自净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净化。
3、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由于是安装在用户家庭中,用户可直接在湿地床的上部种植植物及蔬菜,利用植物吸收氮磷的同时不用施加化肥农药,相比于传统湿地,有更高更直接的经济效益。
4、冬季运行效果好
由于本发明是直接安装在家庭中,冬季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污水与湿地床也可保证较高的温度,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低温影响较小,保持较高的活性。这样可以保证较好的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家用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示意图;
图中,1-通气管,2-湿地植物,3-出水管,4-沙粒或土壤,5-颗粒填料,6-不锈钢支架,7-纤维状填料,8-进水管,9-曝气管,10-排空阀,11-支架,12-湿地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家用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89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