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渣炉用多元颗粒状还原渣进行电渣起弧的冶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9193.X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1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计永荗;钱余海;卞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兴达高温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9/18 | 分类号: | C22B9/18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81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渣炉 多元 颗粒状 还原 进行 电渣起弧 冶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渣炉冶炼工艺,特别涉及还原渣液渣起弧冶炼工艺。
背景技术
电渣炉常规的起弧工艺有三种,一种是干粉起弧,即使用需重熔的金属电极直接化渣,但钢锭底部易于产生气孔等缺陷;另一种是液渣起弧,先将粉状渣料冶炼成液态渣,然后将液态熔渣注入到结晶器内进行电渣重熔精炼。第三种是用石墨电极直接在结晶器内将粉渣熔炼成液态熔渣,然后退出石墨电极,插入金属自耗电极进行重熔冶炼,此技术需双工位工作,还需增加部分投资,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渣炉多元颗粒状还原渣起弧冶炼新工艺,主要解决简化起弧工艺、降低成本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由金属自耗电极、结晶器、石棉垫圈和底水箱组成的电渣炉,在电极和结晶器之间连接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在熔炼前,于结晶器内底放置起弧垫板,再在起弧垫板和电极之间放置石墨粉制成的导电块,起弧后将多元混合颗粒缓慢加入结晶器内熔炼成液态熔渣后,再直接进行重熔冶炼;所述多元混合颗粒由CaF2 、Al2O 3、CaO、SiO 2 、TiO 2、MgO和FeO混合组成。
本发明能满足电渣重熔液渣起弧冶炼的要求,其突出的优点是:
1、不需要增设专用化渣炉,减少投资,节约成本。
2、可以减少将化渣炉内化好的液态熔渣注入结晶器这一操作环节,简化操作,较之以往的双工位操作,本发明只要求单工位便可进行重熔精炼。
3、在结晶器底部与底水箱之间加石棉垫圈,液态渣不会从结晶器底部与底水箱接缝处跑渣,并且,石墨块在起弧垫板之间接触良好,起到保护水箱的目的,而且石墨块在熔渣化好后,被氧化成CO2从熔渣中溢出,对钢锭不产生任何不良的影响。
4、降低电渣钢锭底部产生气孔和表面质量不好的缺点,减少钢锭底部的切除量,对提高钢锭质量和成品率有明显效果。
5、本发明采用的多元颗粒状还原渣料可以补充钢锭电渣时元素的烧损,从而使成分更准确。
本发明所述多元混合颗粒中CaF2 、Al2O 3、CaO、SiO 2 、TiO 2、MgO和FeO的重量占比分别为48%、22 %、20 %、0.8%、3%、5%和0.15 %。
通过此种发明工艺这样熔炼出电渣锭在进行锻打底部无需锯掉一部份,可直接进行锻打,较以往的传统工艺提高成材率达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渣炉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电极,2结晶器,3水箱,4小车,5液态熔渣,6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7电极卡头,8石棉垫圈,9弧垫板,10导电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一、电渣炉准备:
如图1所示,在一小车4上放置密封的水箱3,在水箱3内通入循环的冷却水,以供结晶器2内溶渣冷却。
在水箱3上方放置结晶器2,并将环形的石棉垫圈8搁置于水箱3和结晶器2之间。
准备一组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6,将其两个输出端中的一端采用电极卡头7固定在金属自耗电极1上,另一端固定在结晶器2上。
二、准备干燥的多元混合颗粒:
分别按48%、22 %、20 %、0.8%、3%、5%和0.15 %的重量百分比配料比例称取CaF2 、Al2O 3、CaO、SiO 2 、TiO 2、MgO和FeO,充分混合后,待用。
三、冶炼工艺步骤:
1、在结晶器2内底放置起弧垫板9,再在起弧垫板9上放置石墨粉制成的导电块10。
2、将电极1插入结晶器2内,并使电极1的下端搁置于石墨粉制成的导电块上。
3、通过控制开关,向电极1和结晶器2加入直流电,起弧后将多元混合颗粒缓慢加入结晶器内。
4、待多元混合颗粒熔炼成液态熔渣5后,取出石墨粉制成的导电块,使电极1的下端与结晶器2内底的距离为30~50mm,进行重熔冶炼,直至形成所需的液态熔渣。
5、通过控制开关,关断电源,倒出液态熔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兴达高温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兴达高温合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91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