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进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0468.1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1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若松健;山岸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9/02 | 分类号: | F02D9/02;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中,内燃机的节气阀具备板状的阀芯,该阀芯固定于能够旋转的阀杆以开闭进气通道,通过所述阀杆的旋转,所述阀芯的一端侧向所述进气通道的上游侧移动而另一端侧向所述进气通道的下游侧移动。
背景技术
由下述专利文献1公知有如下这样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在节气阀的阀芯的下游侧的进气通道的径向中央部,与进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圆筒或部分圆筒,使在节气阀开阀时从形成于进气通道和阀芯之间的开口通过的高速的空气流在进气通道的内周面与所述圆筒或部分圆筒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中通过以进行整流,从而防止在该高速的空气流与其他低速的空气流之间的交界产生旋涡,以降低进气噪音。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30840号公报
不过,存在下述见解:借助节气阀的阀杆向开阀方向的旋转,阀芯的一端侧向进气通道的上游侧移动而另一端侧向进气通道的下游侧移动,但是,从形成于阀芯的一端侧(上游侧)的开口通过的空气流的流速比从形成于阀芯的另一端侧(下游侧)的开口通过的空气流的流速大,而且分布在从进气通道的外周部向中心部的较大区域。因此,为了有效地降低在节气阀的阀芯的下游产生的进气噪音,需要将从形成于阀芯的一端侧(上游侧)的开口通过的空气流的周围包围来进行整流以抑制旋涡的产生。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为,夹在进气通道的内周面与圆筒或部分圆筒的外周面之间的区域是在周向上敞开的,因此有可能无法有效地将高速的空气流全部包围来充分地抑制旋涡的产生,从而无法充分地降低进气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有效地抑制伴随节气阀的打开而产生进气噪音。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提出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内燃机的节气阀具备板状的阀芯,该阀芯固定于能够旋转的阀杆以开闭进气通道,借助所述阀杆的旋转,所述阀芯的一端侧向所述进气通道的上游侧移动而另一端侧向所述进气通道的下游侧移动,该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通道的比所述阀芯靠下游侧且与该阀芯的所述一端侧对置的壁面固定第一隔板的两端,所述第一隔板与进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且朝向所述进气通道的径向内侧呈凸形形状地弯曲。
而且,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具备平板状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进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将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进气通道的所述壁面并将该第二隔板的中央部固定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中央部。
而且,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通道的与所述第一隔板对置的所述壁面,形成有朝向所述进气通道的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
根据技术方案1的结构,借助在内燃机的进气通道配置的节气阀的阀杆的旋转,板状的阀芯的一端侧向进气通道的上游侧移动而另一端侧向进气通道的下游侧移动时,从形成于阀芯的一端侧与进气通道的壁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的流速高的主流和阀芯下游的滞流区域的伴流混合而产生旋涡,从而成为进气噪音的原因。然而,将第一隔板的两端固定在进气通道的比阀芯靠下游侧且与该阀芯的一端侧对置的壁面,所述第一隔板与进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朝向进气通道的径向内侧呈凸形形状地弯曲,因而,能够由进气通道的壁面和第一隔板包围主流的周围,使主流不与伴流混合来抑制旋涡的产生,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进气噪音。
而且,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具备平板状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进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第二隔板的两端固定在进气通道的壁面,且第二隔板的中央部固定在第一隔板的中央部,因而,不仅能够利用第二隔板提高第一隔板的刚性从而防止由第一隔板的振动引起的次级噪音的产生,而且能够由第二隔板包围在第一隔板的外侧漏出的主流的一部分来更有效地降低进气噪音。
而且,根据技术方案3的结构,在进气通道的与第一隔板对置的壁面形成有朝向进气通道的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因而,通过将在阀芯的一端侧形成的间隙的下游的流路截面面积扩大与凹部对应的量而使主流的流速降低,从而能够减小该主流在第一隔板的下游与伴流合流时的流速差来更有效地降低进气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的纵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的纵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04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资产防盗专用基站系统
- 下一篇:收银箱改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