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0516.7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4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陶国良;贾广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0;B32B27/32;B32B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层 输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薄膜,尤其涉及一种医药上用于包装输液的多层共挤薄膜材料。
背景技术
输液玻璃瓶作为传统的输液方式,具有良好的透明性、相容性以及水阻气性能,但是也存在易破损和运输不便等缺点。近些年来,PVC作为医用输液袋、血袋、输液管的发展日趋迅猛,PVC在医疗器材中的成本低廉、透明性、柔韧性等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PVC作为医用输液包装材料仍存在致命的缺点:
(1)为了使PVC更加柔软,PVC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入至少30%的增塑剂,常用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这种增塑剂可以溶于药液中,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2)PVC树脂中残留微量的氯乙烯单体,而氯乙烯单体有毒,氯乙烯单体含量过大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危害。
(3)PVC材质中存在微粒脱落,影响药品的澄清度,给肌体产生危害。
(4)PVC输液袋在贮存过程中,一些药液会与PVC发生反应,导致药液变质。
(5)PVC本身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和渗透性,长期存放影响药液的质量。
这些缺点限制了PVC在输液包装材料上的发展空间,因此急需寻找PVC在医用材料中的替代品。
医用输液包装材料对于材料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加工性能、医药稳定性等要求较高,且必须健康环保,单一组成的高分子材料很难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因此研究出性能上多方面、多层次要求的输液包装材料对于医用包装材料有重要意义,因此把几种各具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加以优化组合而制成多层共挤膜,以汇集各种单层膜的优点,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多层输液用膜。
现已公开多层共挤输液膜的专利,大多为聚烯烃多层共挤输液膜,尽管聚烯烃多层共挤膜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耐候性能,且无毒环保,但是相对于传统的PVC输液软袋,成本较高,加工工艺较为复杂。有些专利用PET作为输液多层材料的外层材料,PET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优良的耐高温、低温性能、表面光泽等优点,但是PET柔韧性较差,并且相比聚烯烃树脂,PET的加工温度、流动性能相差较大,容易产生界面不稳定现象,严重影响到制品的透明性、界面粘结性、边缘属性等,给加工工艺带来很大的困难。还有些专利用聚酰胺作为阻隔层制备出医用输液多层膜,大大提高了多层输液膜的阻隔性能,但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纤维丝,输液过程会随着药液进入人体血液中,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输液用膜中,增塑剂与残留的氯乙烯单体,随着输液进入人体,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危害;PVC膜本身的透气性和渗透性,影响药液质量;多层膜的界面不稳定,影响到制品的透明性、界面粘结性、边缘属性,影响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无毒、粘结性能好、阻气性能好、柔韧性好、耐候性好、热封强度高、透明度高、易于加工的输液用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具体结构为:
第一层为内层A,其成分为医用无规共聚聚丙烯;
第二层为粘结层B,其成分是含醋酸乙烯质量百分含量为10%-40%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第三层为外层C,为耐候层,其成分包括医用聚氯乙烯树脂和医用增塑剂,其中医用增塑剂质量百分含量为该层的30%-60%;
该三层共挤输液用膜的总厚度为150μm-200μm;
作为优选:内层A中所用的医用无规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2-10g/10min,密度为0.88-0.92g/cm3,厚度占三层共挤输液用膜总厚度的15%-35%;
作为优选:粘结层B中所用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的熔融指数为2-10g/10min,密度为0.91-0.95g/cm3,厚度占三层共挤输液用膜总厚度的15%-20%;
作为优选:外层C中所用的医用聚氯乙烯树脂熔融指数为2-10g/10min,密度为1.1-1.3g/cm3,厚度占三层共挤输液用膜总厚度的45%-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05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辅助计算的卫星定位
- 下一篇:软件升级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