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畜牧业养殖节能饮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0605.1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1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晓军 |
主分类号: | A01K7/04 | 分类号: | A01K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畜牧业 养殖 节能 饮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畜牧业养殖节能饮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对任何家畜的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运输、利用,以及体内代谢产物的排除和体温的调节均有重要作用。我们知道,家畜可以忍受较长时间的饥饿,甚至体重减少40%,只要有水供应,仍可生存;但是如果缺水,即使体重只减轻了10%,也会引起肌体代谢的严重紊乱,如果体重继续减轻至22%,家畜就会死亡。对于猪来说,即使消耗了体内全部脂肪和一半的蛋白质,只要有水,它仍不会死亡,但如猪体失水20%,就有死亡的危险。
水在家畜体内是各种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它在胃内可以刺激胃液分泌,提高胃液的消化能力,水还具有以下几点有利之处:一、在肠内,它不仅可以促进消化,而且可以稀释和溶解已经消化了的营养物质,便于畜体吸收。二、水是各种营养物质的最重要的溶剂,各种物质只有溶于水中,才能随水运送到全身各部,以供组织器官的需要。三、水是畜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参与者,家畜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同化作用)或分解(异化作用)都与水有密切关系,如缺水时,则合成和分解过程均无法进行。四、家畜体内各种代谢产物的溶剂,代谢产物只有先溶于水中,才能随水运到适当的器官排出体外,如果缺水,体内代谢废物便会逐渐蓄积起来,以致影响家畜的健康。五、水是家畜体温调节的重要因素,家畜能够借着水分放散体热,以保持体温的正常。
家畜可以从饲料中得到水分,也可以直接饮水和体内代谢水来满足对水分的需要,单靠饲料中的水分和代谢水往往是不足的,因此在实际饲养中,必须给家畜经常补充清洁的饮水,家畜需水量比较大,而且因家畜种类、年龄、季节、生产机能、工作强度和饲料种类等不同也有差异。一般说来,家畜喂1公斤饲料干物质的需水量为:猪7~8公斤,牛4~9公斤,马2~3公斤,羊2~3公斤。
作为提供饮水的重要设施饮水槽,对于养殖规模小的养殖户,几乎都是采用水盆或是箱体作为饮水器具,在夏天时对水不需要加热,但是在冬天时需要对水加热,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于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大多都采用水泥制成的饮水槽,而这种饮水槽在冬天很容易结冰,对所养殖的动物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不便。所以一款能够对所储存的水在冬天随时加热,保证所养殖的动物能够喝到适宜温度的水,且对于养殖户最大限度的控制生产成本的一种畜牧业养殖节能饮水装置就显得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随时对水加热,而且节能环保、适合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使用的畜牧业养殖节能饮水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畜牧业养殖节能饮水装置,包括水槽1、槽底2、进水口3、出水口4,其中进水口3和出水口4分别设置在水槽1两端端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底2下方设置有远红外加热器5,在远红外加热器5下方还设置有保温层6;控制器7放置在设置在槽底2上方的支撑架8上,支撑架8上设置的转轴9连接有盖板10。
所述的水槽1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和浮球阀12。
所述的进水口3和出水口4上均设置有控制阀13。
所述的远红外加热器5还设置有供电装置。
所述的远红外线加热器5、控制器7、温度传感器11相互之间连接。
所述的供电装置为太阳能蓄电池供电。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打开进水口3上的控制阀13,关闭出水口4上的控制阀13,给水槽1内部添水,水通过进水口3首先进入浮球阀12,通过浮球阀12再进入到水槽1中。给水槽1中加入适量的水之后,开始开启控制器7,设置控制器7的温度值,控制器7控制远红外加热器5开始工作,使得在水槽1中的水温度升高到控制器7设置的温度时停止加热,由于在水槽1内部还设置有保温层6,水槽1中的水散热较慢,而得以减少加热的次数。当经过一段时间后,温度传感器11监测到水温下降,此时温度传感器11将会给控制器7反馈信息,使得控制器7再次控制远红外加热器5开始工作;水槽1中的水量随着浮球阀12随着水位的高低而控制进水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晓军,未经周晓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0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