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井底板基础加固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0724.7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8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应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应芝 |
主分类号: | E02D23/16 | 分类号: | E02D2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井 底板 基础 加固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井底板基础加固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沉井是修建深基础和地下深构筑物的主要基础类型,它具有结构截面尺寸和刚度大,承载力高,抗渗,耐久性好,内部空间可有效利用等特点,施工时不需要复杂的机具设备,对地质较复杂的状况下均可施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沉井施工在工程建设中已广泛使用,目前沉井下沉深度已达58m。沉井与气压沉箱施工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了进一步规范沉井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统一标准,国家制订了沉井施工规程。地基加固新技术的发展,沉井在紧靠建筑物的地基加固工程施工中,预先对井外周和井底土体进行加固,使沉井在下沉过程中不影响周围建筑物,成为建筑地基处理的主要施工项目。但是沉井施工工序较多,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技术要求高,质量控制要求严。尤其是沉井底板处理成为沉井施工的技术难点,沉井施工到位后,由于底板处于地下,地下水的封堵,淤泥的处理,已浇砼面和覆盖层砼浇筑施工,成为沉井施工的质量技术控制点,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施工质量,造成重大事故,为了解决沉井底板的处理,根据施工经验,总结出一种沉井底板基础加固处理工艺,保证沉井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采用岩心取样获得地质情况,对已浇注的胶结不好的砼采用灌浆的办法加固,并且还在已浇砼面上加盖一定厚度的砼,覆盖层砼浇筑施工,处理沉井底板基础加固施工。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进行沉井底板基础加固施工的方案,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一、沉井底板砼岩蕊取样
沉井底板砼岩蕊取样是采用地质钻探的施工方法,探清沉井底板砼下无岩洞、溶洞、裂隙,符合灌浆加固施工的条件。
二、沉井底板加固处理
灌浆加固,沉井底板砼加厚,对已浇注的胶结不好的采用的办法,并且还在已浇砼面上加盖一定厚度的砼。
三、覆盖层砼施工
1、清基复盖层砼浇注前,根据水下情况,用空气吸泥机,压力为25~26Kg/cm2水枪冲吸淤泥,尽量吸得彻底。
2、井内水位控制为确保复盖层砼在静止水位条件下施工,井内水位宜控制在±0.00左右。
3、施工方法
复盖层砼施工时采用每格布置二根砼导管,集中使用砼供用量和砼输送能力,分批准备逐格浇注,具体方法如下。
(1)、导管复盖层砼浇注前,全部使用δ=6mmΦ250罗丝口的钢导管。漏斗下口带有相应罗丝口与导管罗丝口连接成一个整体,导管要进行5kg/cm压水试验,确保导管不漏水。球塞采用球胆。开管时,导管底离基底25~30cm。
(2)、平台和砼输送
平台设置在门吊竖杆(F406d=10)上,标高+0.50,用24号槽钢组成,砼输送管路在+1.50米左右的排架上布置。
(3)、砼级配选择砼选用25号(同封底砼设计标号要求一致),到现场的坍落度18~22cm,初凝时间8-10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岩心取样对已浇注的胶结不好的砼,采用灌浆施工的加固沉井底板,并且还在已浇砼面上加盖一定厚度的砼,覆盖层砼浇筑施工,处理沉井底板基础加固。本发明根据已施工工程,技术操作易控制,施工质量好,是沉井底板处理的有效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甘肃某沉井施工工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例一、
1、根据沉井底板砼施工基础及岩蕊取样确定施工方案
(1)沉井底板砼施工情况
沉井长72米,宽52米,沉井下沉48米,沉井下部8米是钢壳砼。沉井井壁厚2米,井内有南、北轴向各5道1米厚的隔墙,把沉井分为36个井格。隔墙底标高比刃脚底标高高2米,沉井中间的十字封底分区隔墙的底标高比刃脚底标高高0.5米,把沉井封底分为面积均等的四大区域,每个区有九个井格,每个区水下封底面积为88m2。
沉井终沉标高-48.0004米,比设计标高超沉了不到1毫米,最大高差4.2cm,中心位移7.8cm,最大转角5’32”,达到了设计标准。根据施工进度的要求,为使沉井在清基过程中不发生较大的沉降,对四大区格采取逐区清基,逐区封底保证沉井处于稳定状态。
(2)岩蕊取样情况分析
为了摸清封底砼的质量情况,对36格井格逐格钻孔取蕊,做出沉井底板加固处理方案的设计。
2、灌浆加固处理方案
(1)灌浆孔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应芝,未经李应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07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扫雪机
- 下一篇:水煤浆的制浆系统和多元料浆气化系统